,反问道:“姓毕?”
老胡越听越害怕:“这是咱们大明朝的新君,永兴皇帝陛下,还不磕头!”
“啊!”
中年工匠手中的剑胚和锉刀应声落地,吓得立马跪了下来,叩首道:“不知陛下驾到,多有冒犯,请陛下赐罪!”
“没关系,起来吧!”
朱雄英亲自捡起地上的剑胚,握在手中尚有余温,虽然还没成型,但还是能看出来是一把流行于秦汉时期的复古八面汉剑,也是明军将领常佩戴的剑,一般用于装饰和指挥。
朱雄英摩挲着剑锋,虽未开锋,却十分平整,手指弹在剑身上的声音也极为清脆。
“好剑!”
冷兵器才是属于男人的浪漫,朱雄英身为帝王也不例外,他酷爱宝剑。
“不错!”
朱雄英夸赞一声,问道:“以前打过铁?”
中年铁匠恭敬道:“回陛下,小的是祖传铁匠,在前朝就是匠户!”
“你的手艺很不错!”
朱雄英微微颔首,看着手中的剑胚,随即说道:“用最好的精铁给朕打造十把这样的八面汉剑,做工要精良,剑身刻上龙纹,剑柄缠上金丝……总之要十分美观,铸的好,朕重重有赏!”
“遵命!”
中年工匠激动的问道:“敢问陛下,剑为何名?”
朱雄英傲然道:“永兴,就用朕的年号,就叫永兴剑!”
这十把永兴剑将会作为最高荣誉赐给于江山社稷,天下百姓有大功的十位新朝臣子,同时享有死后配享永兴太庙的资格。
随后,朱雄英十分亲切的与这些老军匠交谈。
他们投身军旅大半辈子,家人咱都没了,即便回乡也是举目无亲,军营就是他们的家。
如今他们年纪大了,也都是残疾之身,自然不能继续留在军中,按照军制,年过五十岁或者伤残士兵可提前退役,由子孙世袭官职,无子孙者由朝廷赡养终身。
可有些士兵不愿意离开军营,但又无法作战,朝廷就把他们编为军匠,仍然保留军籍,不过是放在后勤当差。
这些人原本都是工部军监局的人,后来被编入科技院,他们的任务也不重,主要就做些烧制木炭,测试武器的轻松工作。
力气活和精细活有专业的工匠去做。
随后,朱雄英在老胡的带领下来到军监局,也就是打造火器部件的作坊,这地方管控的极为严格,门口都有士兵把守。
走进大门,一股热气扑面而来,里面到处响着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地上则是摆放整齐的火器部件,整个作坊犹如重工业车间。
朱雄英随手拿起一根火铳管子端详起来,问道:“这样的筒铳可以用多长时间?”
“大概发射三百到五百次弹丸就会报废,也有炸镗的情况发生!”
老胡又补充道:“不过,随着工匠制作手艺的成熟,火器的质量也越来越好!”
朱雄英点点头,又问道:“一名手艺成熟的工匠多久可以打造出一支洪武铳?”
老胡坦然道:“不敢隐瞒陛下,一支完整的洪武铳是由多名工匠合力制作完成,有人专门打造铳管,有人专门打造铳身,还有造束铁,引线等,如果摊到个人,一名成熟的工匠大概一个月才能制作出一把洪武铳!”
打造火器是技术活也是精细活,不似冷兵器那般简单,一个人能在一个月之内打造出一把成品就已经很不错了。
明朝没有工业批量生产,更没有车床,所有的部件都需要人工一点点的细细打磨。
洪武铳的造价太高,技术也很复杂,注定不会大量打造和使用,明军士兵用的最多的火器还是三眼神铳,一种结合远攻和近战为一体的神器。
即便是制作粗糙,工艺简单的三眼神铳,明军的装备率也只有三成不到。
作战之时,还是要依靠弓弩和刀剑。
“洪武大炮呢?”
朱雄英又问:“多久可以生产一座?”
“回陛下,在不缺材料的情况下,二十名手艺精湛工匠可在三个月之内打造出一座合格的洪武大炮!”
“嘶……”
朱雄英有些出乎意料,洪武大炮打的时候挺过瘾,但制作起来却十分困难。
从生产洪武大炮开始,科技院已经产了四五百座,其中有一半都送给了九大塞王以及九大重镇的城防之上,其中以秦晋燕最多,谷辽宁次之,其他内王也有,不过数量很少。
还有两成送到了北方重要关隘之中,如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等。
最后的三成全部用来装备大明舰队,包括贵重的洪武铳,也是优先配发海军。
朱雄英比任何人都重视海军的打造,内库的钱有一半砸在造船上,还有三成砸进了科技院,剩下的都在宝钞衙门。
如今国库空了,内库也空了,小皇帝现在就是个彻头彻尾的穷光蛋,有钱从来存不住,不花就难受。
但朱雄英自己明白,他的钱全部花在了刀刃上,这个钱花的值。
看完火器作坊,朱雄英又来到制作冷兵器的兵仗局。
兵仗局才是科技院的主力,不仅锻造刀剑一类的常用武器,还有制做盔甲,弓弩,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