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内花园!
老爷子正带着一群太监耕种菜地,但毕竟年纪大了,有其心而力不足,没干一会儿就得歇歇。
朱雄英一眼望过去,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燕王正在拿着锄头,帮老爷子犁地种菜呢。
“皇爷爷!”
正在凉亭歇息的老爷子缓缓抬头,问道:“回来了?”
“回来了!”
朱雄英坐了下来,云成给倒了杯热茶,看到大孙子闷闷不乐,老爷子安慰道:“大孙啊,别太伤心,韩宜可……这个快口御史,当初是咱留给你爹的辅政大臣,可惜你爹无福,只能留给你了!”
“有这样的臣子在,是你的一副退烧药,也是你的福气!”
“他为了你的新政而死,实乃大义之举,令人敬佩!”
“但爷爷还是要劝你一句,新政已经推下去了,即便天下人都说是错的,那也不能停,你是大明的皇帝,天下之主,绝对不能向任何人服软!”
“不然,你这个皇位将来坐不稳,韩宜可也白死了!”
朱雄英郑重的说道:“皇爷爷放心,不管千难万难,孙儿都会把新政推行到底,就算用刀也要杀出一条血路!”
“这就对了!”
老爷子赞叹道:“就算动刀,也不能你自己去砍人……”
说着,看了一眼正在低头刨地的朱棣,继续说道:“让你四叔带着他家老二去北方杀,让蓝玉那些骄兵悍将去南方杀,得罪人的事交给他们就行了!”
别看老爷子把亲情看的这么重,其实心里也都在防着儿子们。
晋王,燕王,这两个手握兵权,势力最大的藩王也是最不能让人放心的。
别说朱雄英防着他们,老爷子何尝不是在平衡勋贵和藩王之间的平衡。
不过,用藩王压制勋贵的意思居多。
儿子也有远近亲疏,朱标才是亲儿子,朱标的儿子才是亲孙子,亲孙子那必然是大于后面的儿子。
所以为了大孙子的皇位能坐稳,只能苦一苦儿子们了。
朱雄英明白老爷子的意思,说道:“孙儿已经在磨刀了!”
“本来是不打算动刀的,可有些人就是给脸不要,那没办法,只能杀人了!”
老爷子放下手中的茶杯,悠悠说道:“凡事不能着急,更不能意气用事,你是皇帝,你要三思而定,杀人固然容易,可杀完人又该怎么办,你要想清楚!”
“孙儿已经想的很清楚了,孔家这颗钉子是一定要拔出的!”
朱雄英坚定的说道:“等到十二叔的证据送来,立马让朱高煦行动!”
“现在孙儿唯一担心的是南边的态度!”
老爷子听后连连点头,说道:“你这个决策是对的,南边那些人比北边要有骨气,立他们也不错,但是,前提南边那些人要支持你的新政!”
“孙儿已经派人去衢州请孔克庸了,新政的事可以慢慢和他谈,不怕他提要求,南边那些人心中还是装着家国大义,社稷百姓的!”
说到此处,朱雄英又问道:“皇爷爷,当初大明开国,您老人家为何不立南边的为衍圣公?”
“孙儿听说,当初北边的那个孔克坚心向前元,两头观望,最后见元朝大势已去才投了咱大明朝,这样没有风骨的墙头草怎能当得起大明衍圣公,又怎能代表天下的读书人!”
说到这件事,老爷子却是叹息一声,悠悠说道:“当初徐达,常遇春率军北伐,用了八个月就打到了元大都,北方虽说是收复了,但人心并不稳定,心向前元的士绅不止孔克坚一家,而是很多!”
“咱也看不上北边的孔家,但为了稳定整个北方,只能册封他们为衍圣公,没办法的事!”
为了天下一统,稳定江山,即便老爷子再不情愿也得捏着鼻子认了,谁让他们能代表天下的读书人。
朱雄英接着问道:“皇爷爷,这孔家的南北之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孙儿还不知道其中的故事,您给讲讲!”
老爷子喝口茶水,缓缓说道:“说起此事,还要从靖康之变开始……”
靖康之变后,面对南下入侵的金人,为了道统的延续,嫡长一脉的衍圣公孔端友决定带着族人,背着孔子夫妇楷木像及画像,跟随宋室一起辗转南迁到了江南的衢州。
到了南宋,面对元朝大军滚滚南下,整个南方也沦陷了,文天祥牺牲后,陆秀夫独自支撑着小朝廷。
崖山海战,陆秀夫见大势已去,背着小皇帝投海自尽,南孔一脉的大部分人也跟着一起跳海了,只留下一小部分血脉背着孔子的楷木像逃进了深山老林躲藏起来。
元朝立国后,忽必烈看中了孔家的影响力,让这些躲起来的嫡系担任衍圣公。
结果南孔不愿意,没办法,忽必烈只能给了北边,一直到元末。
大明立国后,元朝最后一任衍圣公孔克坚想两头下注,结果被老爷子狠狠的羞辱了一顿,但最终还是册封他的儿子为衍圣公,传到如今的孔讷是第二代了。
听完老爷子讲完这一切,朱雄英唏嘘不已,后来的事情他是知道的。
后来满清入关,北边的剃发易服修降表,南边的因为抵抗清军,被罚不能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