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的最底部。
一旦数量达标,这些试卷会被小吏打包,送往十八房同考官的所在。
运送途中,原本垫底的石伟毅试卷,不知何时被悄然移到了最上方。
抵达同考官处后,这些试卷便交由协助同考官批改的阅卷官们处理。
送试卷的小吏,还是那熟悉的老动作,手掌轻轻在试卷堆顶拍了拍。
接试卷的同僚立马会意,把最上头那份抽出来,几个小吏麻利地分好,再一一递给那些阅卷大人。
其中,拿着石伟毅试卷的那位,把它悄悄递给了角落里的阅卷官。
“大人,试卷来了。”
阅卷官抬眼瞅了瞅小吏,见他满脸堆笑,手却规矩地放着,掌心朝下。
接着,他默默翻开最上面的试卷,没翻几页。
阅卷官往后一靠,低声说:“韵脚不齐,用词不精,唯笔迹尚可,怎堪为仕?”
话音刚落,石伟毅的试卷就被轻轻扔进了旁边的竹篓里。
随后,他又拿起一份,见密封线那折了个指甲印,脸上露出喜色。
“文章流畅,见解独到,笔力不俗,颇有教化。”
一旁等候的小吏赶紧小心翼翼地拿起这份试卷,毕恭毕敬地送到另一位同僚阅卷官前。
这位同僚也是一字一句细细审读,确认无误后,提笔洋洋洒洒写了20多个字的评语。
就这样,一篇入选的文章诞生了。
这样的场景,在这贡院里,一幕幕不断上演。
所有的一切,都在静默中悄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