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淡风清 > 历史军事 >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 第二百零九章 大校场礼兵、封赏圣旨 (二合一)

第二百零九章 大校场礼兵、封赏圣旨 (二合一)(5 / 6)

烈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礼兵一事也进入了尾声。

伴随着诸多太监以及诸多军卒的一声“礼毕”,

烈阳高照之际,洪武二十一年礼兵结束。

直到傍晚,前军斥候部等诸多军卒才渡河回到了浦子口城。

前军斥候部营寨大门打开,军卒们争相涌入,

这几日一直紧绷的心弦也彻底松了下来,感叹声与叹息声不绝于耳。

但更多的还是激烈讨论之声,

军卒们因为激动而涨红了脸,细细说着礼兵事宜,说着咱们是多么多么威风。

陆云逸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大帐,将头甲放置一侧,

慢慢坐了下来,没有用茶杯,而是就拿着茶壶咕咚咕咚喝起了水。

今日所做之事,远比不得平日操练,

更比不得行军打仗,却让他身心疲惫。

万千瞩目之下,容不得有丝毫差池,到场的百姓数目也远远超乎了他的想象。

可能有将近二十万,加之参与礼兵以及在旁护卫的十余万军卒,可能今日应天城内将近四成的人都在大校场。

仅仅是百姓的有序撤离,就持续了一下午。

前军斥候部作为骑兵方阵,

在大校场上演武礼兵,此等殊荣,别无二家。

而此时,陆云逸也有些想明白了,为何他左右两边都不讨好,处处遭人嫌。

如今愈演愈烈的文武之争只是一个诱因,真正让他讨嫌的是众目夺魁,

断人仕途,如同杀人父母,

前军斥候部在这应天将近二十万军卒中,主骑兵方阵,不知眼红之人要有多少。

陆云逸咂巴咂巴嘴,脸上闪过一丝无奈,

或许夺魁之功不仅仅是曹国公在背后使力,

大将军蓝玉以及五军都督府同样如此,为的就是以他做标杆用作宣传,

可以想象,今日之后,他的名字也会伴随朝廷贴出的公文邸报被百姓熟知,

从而吸引不知多少年少有志之人从军。

想到这,陆云逸心中虽然有些激动,

但更多的还是谨慎,日后行事要更加小心谨慎,战事一场也不能输。

正想着,一声高亢且尖锐的声音在军帐外响起,

“圣旨到——”

陆云逸眼神一凝,猛地抬起脑袋,

噌地一下站起身一把抄起放在桌上的头甲,大步迈出军帐。

走出军帐,前军斥候部的教场上已经立着一行人马,为首的是一名红袍大太监,

此刻他单手擎天,圣旨放于手掌高高垂下,脸色平静地打量着前军斥候部。

随着陆云逸走出军帐,

刘黑鹰武福六张玉等人也匆匆冲了出来,见到那大太监一个个神情激动!

若是他们没有猜错,应当是朝廷的封赏来了!

不知不觉,前行队伍中变成了以陆云逸为首,很快他们便来到了校场之上。

还不等陆云逸开口,那红袍大太监就笑吟吟说道:

“陆将军,接旨吧。”

哗啦啦——

盔甲碰撞之声响起,前军斥候部跪了一地。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自古英雄出少年,忠勇之士,国家之干臣。

朕闻陆云逸卿,智勇双全,心怀家国,

于危难之际,毅然决然,入北元王庭腹地,历经千辛万苦,不为名利所动,

终得北元关键之秘,并定其王庭所在,

使我大军得以乘胜追击,一战而定乾坤,实乃不世之功勋,朕心甚慰。

继而,陆卿不辞辛劳,马不停蹄,转战辽王郡,

面三王叛乱,临危不惧,运筹帷幄,亲率将士,屡破敌阵,斩将搴旗,平定辽王郡之乱,

保境安民,功勋卓著,朕心嘉之。

更难能可贵者,陆卿重情重义,不忘青梅竹马之情,更显其品德高尚,朕心甚嘉。

此为彰其功,显朕之褒奖之意,

特擢升陆云逸卿为北平行都指挥佥事、领新城卫指挥使诸事、授昭勇将军之衔、传封世袭千户,以彰卿之赫赫战功。

另赏黄金千两、锦缎百匹,以资鼓励。

又念及陆云逸之妻刘氏贤良淑德,其母深明大义,实为巾帼之楷模。

朕特封母柳氏三品诰命淑人,妻刘氏四品诰命恭人,

以彰其德行之美,并赐金帛锦缎,以表朕之嘉许。

望卿继续秉持忠勇之心,恪尽职守,护卫疆土,保我朝万世基业,不负朕之厚望。

朕知卿之才,非止于此,未来更待卿大展鸿图,建不世之功业。

卿之家族,亦当同沐皇恩,世代荣宠。

钦此。]

那红袍大太监,手中拂尘一甩,脸上露出盈盈笑意:

“陆将军,接旨吧。”

“臣接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陆云逸面露恭敬低下脑袋,那红袍大太监上前一步将圣旨缓缓放至他手中。

在这之后,他又从身后的太监处接过一道圣旨,将其展开,继而朗声道: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闻英雄不问出处,唯才是举,以安邦定国为己任者

最新小说: 三国:袁家逆子,开局摔玉玺 家父唐高祖 战乱,饥荒,我囤货娇宠的藩王称霸天下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三国:某乃岳飞,开局助丞相镇守 韩非的两千年不死人生 穿到荒年,啃啥树皮我带全家吃肉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抗战:铁血铸山河 穿越到古巴比伦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