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得知李小白被带进牢房后,不禁哈哈大笑:“先晾这小子两天,让他尝尝苦头。”
此时的朱元璋心中有着自己的盘算,他想要挫挫李小白的锐气,看看他在困境中会有怎样的表现。
话音刚落,门外太监通报:“陛下,宰相李善长求见。”
“宣!”朱元璋正了正身子,脸上的笑容瞬间收敛,恢复了平日的威严。
李善长匆匆走进殿内,行礼后神色凝重地说道:“陛下,有要事禀报。山东大旱,民生困苦,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急需朝廷赈济。”
朱元璋眉头紧皱,手指不自觉地敲击着桌面,说道:“这可如何是好?咱的库银如今已捉襟见肘啊。”
李善长叹了口气,说道:“陛下,此次旱灾范围广、灾情重。据前方来报,山东多地河渠干涸,土地干裂,庄稼尽数枯萎。百姓们食不果腹,已经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惨状。若不及时救助,恐生民变。”
朱元璋站起身来,在殿内来回踱步。他的脸色阴沉,心中充满了忧虑。“朕深知百姓之苦,可如今朝廷的财政状况实在是艰难。”
李善长接着说道:“陛下,为了应对此次旱灾,臣已经初步核算了所需的银两和粮食。但目前国库空虚,即便倾尽所有,恐怕也难以满足灾民的基本需求。”
朱元璋停下脚步,目光坚定地看着李善长,说道:“无论如何,也不能让百姓饿死。朕当年也是穷苦出身,深知饥饿的滋味。立刻召集六部官员,共同商议对策,看看能否从其他地方节省开支,挪出银钱救助灾民。”
李善长忧心忡忡地说道:“陛下,如今朝廷的各项开支都已经压缩到了极限。军费、官员俸禄、宫廷用度……每一项都难以再削减。而且,今年各地的赋税收入也因为天灾人祸而大幅减少。”
朱元璋双手背后,沉思片刻后说道:“那就先从宫廷用度开始节省,朕带头节俭。还有那些不必要的建设工程,全部暂停。”
李善长说道:“陛下圣明,但即便如此,所能节省出来的银两也只是杯水车薪。”
就在这时,又有太监来报:“陛下,边关传来急报,北境敌军有异动,似有进犯之意。”
朱元璋闻言,脸色更加阴沉,怒声道:“这群蛮夷,偏偏在这个时候来捣乱!”
李善长说道:“陛下,如今边境守军兵力不足,粮草也短缺。若是敌军大规模进犯,恐怕难以抵挡。”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说道:“立刻从附近的卫所调兵增援边境,同时责令户部尽快筹备粮草。”
李善长犹豫了一下,说道:“陛下,如此一来,朝廷的负担将更加沉重。”
朱元璋瞪了李善长一眼,说道:“难道要眼睁睁地看着敌军入侵,百姓遭殃吗?”
李善长赶忙说道:“陛下莫急,当下还是先解决山东旱灾之事,稳定民心,再调兵遣将抵御外敌。”
朱元璋点了点头,说道:“李善长,你即刻去安排六部商议之事,务必尽快拿出解决方案。还有,派人去山东实地考察灾情,确保救助物资能够真正发放到灾民手中。”
李善长领旨退下。
朱元璋望着空荡荡的大殿,心中烦闷不已。他走到窗前,望着外面的天空,喃喃自语道:“这天下之主,不好当啊!”
过了一会儿,朱元璋回到书桌前,开始翻阅各地送来的奏折。每一份奏折都像是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他的心头。
“江南水灾、西北蝗灾、中原匪患……这天下何时才能太平?”朱元璋自言自语道。
这时,贴身太监小心翼翼地端上一杯茶,说道:“陛下,您歇息一会儿吧。”
朱元璋摆了摆手,说道:“朕哪有心思歇息。”
太监不敢再多言,悄悄退下。
朱元璋继续沉浸在政务中,思考着应对各种危机的办法。
第二天,六部官员齐聚朝堂。
吏部尚书首先发言:“陛下,如今官员俸禄已经很低,若再削减,恐怕会影响官员们的积极性。”
户部尚书接着说道:“陛下,国库空虚,实在是拿不出更多的银两了。”
礼部尚书说道:“陛下,祭祀等礼仪活动也需要耗费不少银两,是否可以适当简化?”
兵部尚书说道:“陛下,边境战事紧急,若再不补充兵力和粮草,后果不堪设想。”
刑部尚书说道:“陛下,监狱中的犯人也需要粮食供养,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工部尚书说道:“陛下,一些水利工程和城墙修缮也不得不暂停,这可能会影响日后的民生和防御。”
朱元璋听着各位大臣的汇报,心中的怒火越来越旺。“你们一个个只知道诉苦,难道就没有一点解决问题的办法吗?”
大臣们都低下头,不敢言语。
朱元璋说道:“朕不想听你们的借口,朕要的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从现在开始,都给朕好好想想,如何渡过这次难关。”
朝堂上一片寂静,大臣们都陷入了沉思。
过了许久,李善长说道:“陛下,臣有一计。可以号召富商巨贾捐款捐粮,以解燃眉之急。”
朱元璋说道:“此计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