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卷末总结
写的时候是很想写总结的,各种反思和新发现思如泉涌。但一写完了又懒得动笔了,写作这件事儿一定是耗蓝的,写完高潮就像放了个大招,后面要麽打坐回蓝,要麽就只能平A平A平A平A
第一卷写起来就像搭积木,平地上先放两块儿平整的矩形,然后方形菱形啥的就各自往上摞,最后到了同一个高度,用个大三角把两个柱子一盖,房子就成了。
虽然说作者很菜很生疏,但这本来也就是三五岁小孩儿搭的形状,只能这麽往上垒,而且再笨也不可能垒塌了。
但第二卷成了个超高难度的俄罗斯方块。
唰唰唰唰唰唰。
作者每天不是在挑选积木往上搭,而是必须要先处理即将到来的更新,然后还要在缝隙里盯着下面已经成形的一堆凌乱东西抓耳挠腮,心想这些玩意儿要怎麽接才能搭成一个房子。
所以后面我总说,第二卷问题的根源就是,没有构思就动笔。
从此就是开着一辆超速的车在狂奔,没有设计好的道路,全靠即时的把控让车自己碾出一条路,开一半儿了回头看看飙出的形状——「你看那像不像片花瓣?」
「.你这是鞋拔子吧。」
「不管了!反正我刚刚走出的是片花瓣,其实我是想画朵莲花!」
这就是第二卷的创作心路。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陌生丶没有经验。
没有网文的经验,没有写故事的经验,缺少最基本的认知。
写第一卷时我什麽都不懂,就是有个简单的故事,写出来就好了。
写完之后呢,主要的反响是太压抑了,我就反思,没错我们是爽文,那麽怎麽爽呢?
那就打怪升级吧。
这就是第二卷的武比剧情。
没有考虑主线剧情的衔接和推进,觉得那些都还很远,写了一段博望城的故事。
实话说那是成绩最好的一段剧情,不论订阅还是月票都是巅峰,但这段剧情之后我还是反思了。
因为这个时候我开始有了点儿创作自觉,随着字数的增多,我开始想我到底要写什麽,这本书要往哪个方向走。
虽然也没想明白,但是至少意识到一点——写作应该是朝着自己想要的情节和高潮去推进,一本书就写一个故事,写完了也就可以完结了,这是完整的创作。
只为了一个爽的情绪,去设计一个武比这样的「工具」,不考虑主线和其他的推进,从剧情本身来讲,这是个败笔。
或者说在这本书里是个败笔,因为打武比也有打武比的写法,要牢固稳定的世界观,要加深境界之间的鸿沟,加重升级的爽感,把技能境界的提升作为一条清晰的线等等等等。
那也是要好好研究丶好好设定的,但这本书更追求的是情节的张力,就已经做不到那样了。
所以我这时候意识到我脑子一动想出来的爽和我已经在写的东西是不兼容的,写完这段情节后我发了个两天就删的简短小单章给追读的朋友看,就是说我发现这本书还是得编织剧情来写,在精彩的剧情里释放情绪,而不是在一个单调的剧情里强行拔升情绪。
当然这是我现在的浅薄理解,随着写作我可能还会有很多新的想法,但那时我就是这样想的。
于是就是后面的欢死楼剧情。
从二百二十九章,离开博望,到进崆峒,到三百三十三章结束,这一百章,就是一个主线清晰的故事了。
这一百章在手法上有节奏问题,写作能力也有欠缺,但在创作选择上我是坚定的,在剧情的编织和收束上是基本完整的,最后写完时我也非常如释重负,而且颇感成就。
因为真的让我把这莲花给画出来了。
真的非常非常难,线索之多丶人物之多丶实在太难把控了,何况情节一复杂,就很难写得有力度。
再回顾第一卷,真的很像过家家。
那个情节非常简单,就是一个少年遇到邪教,进山奇遇结识黑螭丶结识祝高阳丶结识明绮天,最后回来揭开老人的身世,战胜强敌的故事。
强敌是天降的,仙君不需要故事和人性;矛盾是现成的,邪教的目的可以完全脱离社会;场景是「山城」这样的大密室,不用考虑外界各方的反应;朋友也是来自远方的,他们出现在这里,只要描写他们的魅力,不必考虑他们的来历和去向。
战胜强敌的方法都不需要苦思,明绮天和越沐舟本身就是足够强的力量,编织战斗就可以了。
以及在故事的一开始,作者不受任何已有文本的限制,也不知道要考虑节奏丶读者反应之类各种问题。
等等等等。
这些便利在瞿烛剧情上全都不见了。
所以在完成这段剧情之后,我真的感到了自己在写作上是进步的,可能文字越来越欠雕琢了丶一些坏习惯开始出现了,但在对写作的认识上是不断加深。
所以在臃肿的第二卷写完之后,至少有一点是激励我的——当我选择单纯写个爽点的时候,毕竟写出来了;当我选择把散如乱麻的线头编织成一个剧情的时候,也艰难成功了。
第一卷写完时,那时夸赞的声音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