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的。
伊藤清研究的变换方法,和麦克维尔所用的一种方法,运用在同一个方程变换上,存在逻辑上的重复,也就导致最终的证明逻辑不完善。
这不是直接错误,而是证明没有覆盖所有的可能性。
数学证明要求严谨,逻辑必须百分百的完善。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发布的消息中,除了指出论文中的问题外,还对于工作过程进行了介绍,并提到了张硕的名字。
“我们得知了张硕教授指出的证明位置,一起研究并找出了问题。”
“感谢张硕教授!”
“以下是这次临时小组的成员名单……”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发布的消息,马上就传遍了整个数学界。
很多学者都在关注麦克维尔的研究,也在讨论方程解集是否具有光滑性的问题。
这是个影响非常大的问题。
如果笛卡尔坐标系下方形通道内存在奇点,很大可能说明其他好多位置都存在奇点,那么S方程就不再具有可靠性,也会影响很多的应用。
国内很快也有了相关的报道,主要还是因为问题涉及到了张硕。
一些媒体联系张硕发表的微博,终于把事情对上了。
“张硕早早的找到了问题,他公开发了微博,指出了问题所在。”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知道消息,也专门研究了一下,所以还是张硕发现的问题……”
当媒体把事情捋顺以后,顿时做了大量的报道,也引起了舆论上的广泛议论,“在S方程的领域上,还是张硕更有权威。”
“张硕才是真正的专家!”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一大堆顶级数学家,都赶不上张硕一个人……”
张硕空闲时间也注意到了舆论,他心里感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高效,对舆论的误解也只能苦笑了。
现在已经解释不清楚了。
实际上,他只是知道了问题所在位置,并没有找出具体有什么问题,因为感觉找问题太麻烦了,还不如继续做后续的研究。
如果能证明笛卡尔坐标系下方形通道内不存在奇点,自然就说明麦克维尔的结论是错误的。
张硕还是耐心做着研究,第二天一上午都闷在办公室里,等到下午的时候,任务进度终于达到了百分百。
之所以这么快就完成了研究,一个是因为麦克维尔的论文贡献了大部分的进度。
另外,研究也是自己的专业领域,做过湍流位置的奇点认证,再去研究笛卡尔坐标系下方形通道内,流程方向都是差不多的。
当然还是有需要仔细思考的地方,但附加‘氪币’的手段,研究过程就没有任何阻碍了。
在提交任务的时候,系统也默认比尔-麦克维尔是第一贡献人。
如果换做是其他人,张硕一定会和对方共享成果,毕竟对方贡献了大部分研究进度。
现在就不可能了。
即便是他想共享成果给麦克维尔,对方也不可能接受。
那简直就是羞辱了!
在完成研究以后,张硕考虑了一下,干脆直接把后续的证明贴到了网络上,还在微博上发了一个链接。
后续证明内容并不多,就只有六页多而已,舆论上有这么多的讨论,再加上国际数学界的关注,也就根本不需要特别去投稿发表了。
张硕只是随手把后续证明贴到了网络上。
他根本就没有在意。
其他人可不是这么看的,证明S方程某个位置的奇点问题,绝对是偏微分方程领域最顶尖的成果。
如果算上麦克维尔研究引起的热议,受到的关注就更多了。
后续就一大堆的媒体进行报道,也有不少学者站出来说明成果的级别和重要性——
最低,也能投个数学四大刊!
数学四大刊级别的成果,就直接满不在意的贴到了网络上?后续确实还有发表的可能,但直接发表和贴到网络上后发表,情况也是不一样的。
高等研究院的教授们,知道消息都变得沉默了,他们觉得自己没资格去说什么,因为差距实在太大了。
他们做一个研究项目,努力几年时间,也很难发一篇四大刊的论文。
张硕快速完成了重大的研究,就满不在意的把证明过程贴到了网络上,摆出一副完全不在乎的态度。
在一楼办公室里,王辉感叹的说了一句,“我们在一个楼里,是同事、也很熟悉。”
“但感觉根本不在一个世界啊!”
……
张硕对于研究确实不在乎,他只花费了一天多时间就完成了,而且只是一个小位置的奇点论证。
这甚至不能给“S方程奇点论证”任务,带来明显的进度提升。
把后续的证明过程贴到了网络上以后,他就没有在关注了,而是重新回到“强力拆分的理论研究”。
任务进度超过了90%,再努力研究一下也就结束了。
这才是最重要的。
在不断做研究的过程中,时间是过得很快的,一个星期仿佛迅速就流了过去,任务进度也超过了99%,距离完成已经很近了。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