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跟学生们皆是惊喜连连。
倘若纪县令出手,肯定没问题吧?
现在安丘县谁人不知纪县令的本事。
只有他做不做,没有他能不能。
等他们千恩万谢离开,李师爷才道:“大人?还不到时机吗?”
“再等等。”纪楚道,“改革本地县学一事,必须他们自己提,若咱们贸然去动,肯定有人不服。”
本地县学的问题,不用过多赘述。
总结起来便是,生源少,教学质量不高。
皆因重要的位置,都在没能力的人手中。
想要动这些人,甚至比当初动前钱谷师爷还要难。
毕竟在县学任职读书的,必然是本地根基极稳的乡绅大户。
他们把持本地大量店铺税收,可以说是本地的主心骨。
其中以魏家镇为例,便知他们的势力。
动县学名额,就是动他们的利益。
所以想要改,必须由他们内部自己同意,甚至自己主动求着来改。
让纪楚意外的是,这些主动的速度,比他想象中还要快。
五月最后一日,清晨太阳便火辣辣的,从魏家镇赶来的魏镇长等人,已经到了衙门门房,请求通传。
落榜的学生回来不到三日,他们便坐不住了。
魏镇长擦擦头上的汗,望着通传的人,只见纪县令身边的侄儿来迎,指了指里面,示意他们进门。
进门之前还听到路过的百姓在道:“今年收成真好啊,你家如何?”
魏镇长脸色说不上难不难看,就是有点怪。
他跟教谕碰头后,在对方脸上看到同样的表情。
但凡纪县令把精力放在县学上,他们本地的学生,都不至于一个也考不上。
魏家镇的魏镇长,以及本地大户过来,只有一个目的。
让纪县令重视起县学!
救救县学吧!
纪楚则正在询问油菜的情况,现在的油菜长出来了,但要注意浇水,以及旁边蜂箱的防晒等等。
看看对农田的重视。
再看看对读书的忽视。
差别太大了!
这不公平!
等他们絮絮叨叨说完,魏镇长跟教谕道:“听教谕说,您有意整顿咱们安丘县的县学,不知大人有何良策?”
纪楚没有回答,而是问了另一个问题:“魏家镇不是要请夫子,那位有名望的夫子来了吗。”
没有!
人家觉得教不出来,去了隔壁县。
魏镇长还被当地的熟人笑话呢。
也是因为这样,他知道纪县令愿意整顿本地科举,所以亲自过来。
纪楚听他愤愤不平讲起这些事,最后努力压住气恼:“大人,您是有真本事的,就救救本地的学子们吧。”
“只要能让本地科举起来,我们做什么都愿意。”
话说到这份上,纪楚朝李师爷点点头。
一份县学的招生文书发到他们手中。
“但凡安丘县十二岁以上,二十五岁以下学子,不拘身份,皆可前来应试。”
“取成绩前七十入学,入学免学费,书本费,食宿费。”
魏镇长直接站起来,他是安建二十三年的举人,自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纪县令准备重新给县学招生,只看成绩,不看家世。
而且入学免了费用,这分明是针对读不起书的人设的。
毕竟如今县学的学生们,谁用得着包食宿书本。
教谕同样惊愕,可他想了想又闭嘴了。
魏镇长却道:“纪大人,小人说的,是在现在的基础上改。”
“如何改?”纪楚不再拐弯抹角,“安丘县连着几年,都是同一批人县试,同一批人府试,然后呢?”
“可能考中?”
纪楚毫不留情:“每年矮子里拔将军,拔出来也是个矮子。”
“倘若愿意在本地做个矮个将军就罢了,但是他们要去州城跟那些真正有才学的竞争,便不能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说白了,如今安丘县的学生天天菜鸡互啄,啄出来也是个菜鸡。
但你菜,其他地方的人可不菜。
大家一起去州城考试,能过关才怪了。
你们的目的,到底是在安丘县当个有名无实的第一,还是真真正正地考中秀才?
目的是后者的话,就要换人来考。
魏镇长等人何尝不知。
可,可若加入更多学生,他们的子弟们别说考中秀才了,便是去县试的资格,可能就没了啊。
纪县令要让贫家子弟来取代他们子侄的位置?
恐怕不妥。
可纪楚下一句话,却让他们意识重新思考。
纪楚从来都不是非此即彼的人,更不是给自己竖起一群敌人。
他想要的是双方合作,达成共赢。
“天下之祸,不生于逆而生于顺。”纪楚道,“他们如今的水平,会不会就因为太顺了。”
“整天跟一群庸才读书,便是天才跟庸才待久了,那也会变得平庸。”
“倘若有竞争,有追赶,便是庸才都会往前跑一跑。”
“要本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