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南柯一梦
就在一切朝好的方向发展时,苏州城内的药材却突然告急。众多百姓因无药可用,病情再次加重,整个城市再次笼罩在阴霾之中。白素贞从城门带回的那对母女,也未能幸免,日渐病重,生命垂危。母亲看着女儿苍白而憔悴的脸庞,心如刀绞。她深知自己的病情已经难以挽回,但她不愿看到女儿也随自己而去。于是,她偷偷将每日的汤药藏下,全部留给女儿喝,希望至少能保住女儿一命。
白素贞得知这一情况后,心中五味杂陈。她既感动于母亲的伟大母爱,又痛心于药材的匮乏。她明白,必须尽快找到解决药材短缺的办法,否则将会有更多的百姓和无辜的生命逝去。
因为药材告磬,苏州城内的病情再次加剧,街头巷尾弥漫着恐慌与无助。陈端生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焦急万分。她明白,要想挽救更多的生命,必须尽快筹集药材。于是,她决定写信给自己的丈夫范秋塘,请求他帮忙购买药材。小青得知此事后,主动提出帮忙送信。她化作一道青光,迅速飞往范秋塘所在之处。范秋塘接到信后,立刻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他毫不犹豫地前往药材市场,准备大量购买所需药材。
然而,范秋塘的继母却发现了他的举动。她看到范秋塘花费大量钱财购买药材,心中不满,认为他是在浪费家里的钱财。于是,她怒气冲冲地找到范秋塘,训斥他乱用钱,并命令他回家罚跪。
范秋塘心中虽然焦急,但也不敢违抗继母的命令。他只好暂时放下购买药材的事情,回家接受惩罚。然而,他并没有放弃拯救百姓的念头。他暗中联系了一些朋友和商人,请求他们帮忙筹集药材。然而,继母并没有就此罢休。她发现范秋塘仍然在暗中筹集药材,便心生一计,前往官府告发他不孝。她希望通过官府的力量,让范秋塘放弃购买药材的念头,专心打理"家事”。
官府接到继母的告状后,派人前来调查。范秋塘被带到官府,面对官员的质问,他坦然地讲述了自己购买药材的初衷和目的。范秋塘的继母,一直以来都为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而针对他,视他为眼中钉。她嫉妒范秋塘在家族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更想借此次大买药材之事,将他彻底打压下去,甚至让他下监狱。
在堂上,范秋塘面对着县令的审问,坚决不认错。他认为自己购买药材是为了救治苏州城的百姓,是一件大好事。他言辞激昂,条理清晰,试图让县令明白他的用心和苦衷。
然而,县令早已被范秋塘的继母买通,更不想为一座弃城费心。他无视范秋塘的解释和辩解,一口咬定他乱用钱财,不孝不义,应该受到惩罚。范秋塘心中悲愤交加,他知道自己无法改变县令的偏见,也无法逃脱继母的陷害。但他仍然坚定地表示,自己无愧于心,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百姓的福礼最终,范秋塘被判入狱。他被押解着离开了堂上,心中充满了不甘和无奈。他知道自己的妻子陈端生和朋友们一定会为他奔波劳碌,但他也明白,这次事件并非单纯的个人恩怨,而是涉及到整个苏州城的百姓生命安危。在监狱中,范秋塘度日如年。他时刻关注着苏州城的疫情,祈祷着妻子和朋友们能够顺利筹集到药材,救治更多的病人。同时,他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处事方式,思考如何在未来的日子保全自己这一房。而范秋塘的继母虽然暂时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但她的冷酷无情也传遍了整个杭州城。
范秋塘入狱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杭州,百姓们无不愤慨。他们知道,范秋塘是为了救治他们而遭受不白之冤。一时间,杭州城内议论纷纷,都希望有人能够站出来,为范秋塘伸张正义。
在这场风波中,范秋塘虽然身陷囹圄,但他的善举和付出却深深地感动了杭州城的百姓们。在陈端生的好友柯舟,宁采臣的运作下,被放了出来。而此时的郑瑶,也得知了范秋塘入狱的消息。她心中五味杂陈,没想到范秋塘的劫数还应了,还是因此而应。不过幸好破解了。也算闯劫而活,置之死地就在范秋塘入狱的同一天,一批珍贵的药材被送到了苏州城。这批药材的到来,无疑是给苏州城的百姓带来了希望。押送药材的下人找到郑瑶,恭敬地说道:“郑真人,这批药材是柯舟公子特意送给您的礼物。"郑瑶闻言,心中一惊。她没想到,自己当年救下的那个少年,如今竞然能够帮上自己这么大的忙。
原来,柯舟正是郑瑶在十六年前救下的公子哥。他当时奄奄一息,差点被百足虫在梦中害死。幸得郑瑶出手相救,才得以保全性命。柯舟感激不尽,一直将郑瑶视为恩人。与她同创办了南华报。多年来,二人已经失去联系,但是柯舟一直将南华报的发展作为重中之重。
不忘他们的初心,开启民智,以传民音。
如今,柯舟已经成为了家族的掌舵者之一。他在得知苏州城疫情严重后,立刻筹集了一批珍贵的药材,命人押送到苏州城。他希望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苏州城的百姓渡过难关。
郑瑶看着眼前的药材,心中充满了感慨。她没想到,自己当年的善举,竟然会在今日得到如此丰厚的回报。她决定,一定要好好利用这批药材,救治更多的病人。
在郑瑶的指挥下,药材被迅速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