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盖里斯对于雷纳德的称赞并无什么兴趣,而只是一个随意的礼节后,便示意身后那些骑马的人让开道路,叫雷纳德赶紧走。
在雷纳德的军队,从阿尔哈迪镇中横穿的过程中,盖里斯也略微估算了对方的军事实力。
三个千人规模的步兵大队,其中近一半的人身披甲,较少的人是锁子甲。
武器以长矛、戟、钉头锤、单手剑、强弩等为主,并没有多少长弓手。
至于雷纳德最为精锐的,便是那接近三十名全副武装的骑士,以及相应骑士侍从。
这些人构成了一支一百多人的重骑兵部队,还有着近两百人的雇佣轻骑兵。
军容之盛,使得盖里斯身后的那些年轻人,那些帕拉丁侍从们,都不由得为之动容。
耶路撒冷王国是一个武德充沛的国家,虽然这个国家的法兰克人数量可能只有十几万,虽然这个国家的总人口只有四五十万。
但其在战争时期,所能动员出的兵力,却能达到两万人规模,快速动员的话,也能拉出一万人起步。
依托较同时期中东地区穆斯林军阀,更为高效的动员能力,耶路撒冷王国在萨拉丁崛起之前,可谓屡战屡胜。
纵然萨拉丁崛起之后,也被迎面一拳蒙吉萨战役,锤爆了他的三万大军。
哪怕后续萨拉丁从鲍德温身上找回了场子,可也有了ptsd,在自己实力积蓄到极限前,都与耶路撒冷王国保持着相对和平。
可以说,正是从盖里斯眼前经过的这支大军,维系着法兰克人对中东的殖民统治。
让法兰克人在这个公元12世纪,便有机会尝试如何殖民海外。
当然,像这样一支军队,也并非不存在缺陷。
而且那缺陷更是大的要命。
在盖里斯眼中,雷纳德的这支三千人军团,没有区分出明确的辅兵,或者说他们就是把寻常步兵作为辅兵使用。
直接点说就是,这三千人的军团,其后勤可不是一般的糟,而是非常糟。
有的只是二十几辆随军马车,拉着许多物资,放着一些杂乱的武器或者营具之类。
当然,这其实也没什么好说,中世纪欧洲常见的战争,其作战半径,很少有超过三百公里范围的。
三百公里的作战半径,携带10日口粮,基本就能完成行军任务,根本不需要专门的、额外的后勤部队。
然而一旦陷入大规模兵团作战,或者真正意义上的远征时,那么法兰克人的行军,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之前,必然陷入一团乱麻的僵局灾难中。
1095年东罗马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科穆宁向天主教罗马教廷求援,教皇乌尔班二世回应了对方,由此拉开了一次又一次灾难的序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