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大,加了小数点,又会使得口令变得繁琐。
采用十分之一度,或者百分之一度,也面临类似的问题,要么太大,要么太小。
因此,在军事学上,各国都采取了密位制。
英、美确定以周角的1/6400为1密位,也就是将圆的360度,切成了6400份。
以苏联为代表的东方阵营,包括中国在内,则确定周角的1/6000为1密位,也就是将圆的360度,切成了6000份,也意味着1密位等于0.06度
密位的写法是在百位数与十位数字之间画一条短线,如7密位写成“007”,读作“零、零七”,478密位写成“478”,读作“四、七八”。
仰角!密位150!】
这句口令的含义,即为炮口抬高9度。
通过一个机械抬升炮口的装置,即便是刚识字的中世纪老农,也能简单快捷的调整炮口抬高几度。
至于装药!5盎司!】则就是一个标准药包的重量。
因为这个时代火炮装填的繁琐过程,盖里斯将装药指令放到了第一条。
魔鬼往往藏在细节里,而盖里斯偏偏就是一个极其注重细节的人。
他将自己前世带来的经验,细之又细的告诉给了他麾下的士兵们。
“点火!放!”
一阵沉闷的炮响,5门被架在马车上的火炮在炮口喷吐出烈焰,,紧接着是5枚弹丸,落在那些骑兵阵中。
因为骑兵相对来说,更为松散的缘故,这5发炮弹,仅仅砸中了两匹马与一个突厥骑兵。
被击中头部与胸口的战马还有突厥人顷刻间毙命。
但由于敌人数量过于庞大的缘故,加上马蹄震动大地。
绝大多数突厥人,并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只觉得远方车垒中传来一声大响,而后似乎有什么东西飞了过来。
只有少数人,见到了那骇人的一幕。
突厥人的骑兵依旧在冲锋着,他们并不谋求直接冲入车垒中。
相反,这些突厥骑兵一个个接连取出了短弓,在靠近车垒30步左右距离的时候,一个个张弓搭箭,准备与车垒里的士兵对射。
虽然那些车垒能够提供一定的防护,但数量上的差距,使得巴图尔坚信自己这边有优势。
纵然法兰克人步兵弓弩的杀伤效果,相对而言要强于轻骑兵的箭矢,但数量能够抹平这一切的差距。
只是,这些轻骑兵所不知道的一点在于,他们冲锋之前,还有几位炮长发出的指令是:
“装药!5盎司!”
“装填!霰弹!”
火炮的生产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纵然亚嫩郡的全体铁匠齐上阵,也只是打造出了两种规格总计12门火炮。
这两种火炮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他们的口径、倍径上,这使得他们在发射不同弹丸的时候,有着不同的效果。
一种射的较远,较为精准,口径也更小,仅仅是4cm左右口径的小炮罢了。
另外一种,则射的较近,非常不精准,但口径更大,除去常规的弹丸外,可以填进去更多、更多的铅弹、或者石头。
“点火!放!”
刹那间,接连几下的震响,七门火炮犹如怒吼的巨兽齐齐开火。
炮火的轰鸣震耳欲聋,近千枚铅弹,宛如狂风暴雨般倾泻而下,瞬间将与车阵擦肩而过的几十名突厥骑兵淹没。
几乎是一瞬间,战马踢踏的蹄声与炮火的轰鸣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曲死亡的交响乐。
铅弹撕裂空气,带着尖锐的呼啸声,横扫在突厥人骑兵中,鲜血四溅,惨叫声此起彼伏,那些骑兵的脸庞瞬间被切割得血肉模糊。
那些未受伤的马匹,在近距离听到这巨响后,一时间也都神色慌张,不听指令,受惊后肆意狂奔起来!
它们惊恐地嘶鸣着,四散奔逃,混乱的场面如同狂潮般席卷而去。
至于车垒里的那些马匹,虽然也都有些躁动不安,可在先前炮兵训练的时候。
这些马就已经近距离听过许多次炮声,再加上被主人不断安抚,因而还能镇定。
掺杂着硫磺与硝烟的气味,第一次、在这巴勒斯坦大地上,与鲜血的血腥所混杂。
带来了铁与血的洗礼。
钢铁!火药!信仰!
紧接着,又是从车阵里齐齐射出的大量箭矢,巴利安指挥着那些弓弩手们,以最快的速度向这些未反应过来的突厥骑兵射击。
虽然车垒里抛出的箭矢谈不上箭雨,可陷入茫然状态、或急于安抚胯下坐骑的骑兵,根本无力反击。
“装药!5盎司!”
“目标!东北方步兵集群!”
“距离!两百步!”
“仰角!密位250!”
“点火!放!”
又是一阵沉闷的炮响,紧接着是5枚铁弹划过天际,落在巴图尔的步兵军阵中。
数名穆斯林弓弩手与步兵毫无预兆地被击中,他们头部与胸口遭到致命一击,瞬间毙命。
一时间鲜血如泉涌般喷溅而出,染红了周围的土地。
而另外几个被擦到身子,勉强存活下来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