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举人自荐(1 / 2)

办学堂这件事,非常的繁琐,从选人来做这件事,到给银子,监督等是一系列的机制问题。

选人来管理学堂,招聘老师,招学生,到宣传,是赵卓熙这些朝臣们的事情。

江玖要办免费学堂的事情一出,赵卓熙就让朝臣们来推荐人选,谁知,只是推荐人选这件事,便闹的鸡飞狗跳。

推荐的都不是什么正经的老师,都是世族子弟,有些甚至纨绔。

但是,赵卓熙并没有把名单给江玖,因为赵卓熙正要借机从世族手里夺权。

反倒是江玖把这件事办的很漂亮。

因为要从她的商户里支银子,所以,江玖专门让自家的掌柜来监督此时。

商户自古是不受人待见的,阶级地位也不高,江玖的这个举措正好杀杀那些地方官员看不起商户的习惯。

各地的大掌柜,每年要支出的钱是一定的,但是这些银子是不是用到了办学上,掌柜们要亲自去看。

大城市里的掌柜支出的银子,除了当地的免费学堂,还有各个县郡和乡镇的。

大宁的行政地方是京城,省区,县郡,乡村。

一个省下面有七八十来个县郡,每个县郡下面有五六个乡村。

不复杂,但是繁琐,因为江玖的免费学堂是要所有孩子都受益,所以各个省的知府就要抽出专人来办理此事。

这个人还要跟江玖的商铺也得搞好关系。

而且学堂老师的名单,学生的名单,要层层往上递到皇上和郡主的手里,这件事就不是那么的简单。

江玖从决定开始办理这件事,到选人,制定规则,足足有用了两个月的时间。

马上要过年了,年底知府们都要来吏部汇报总结了。

今年赵卓熙刚登基,他要亲自接见这些知府们。

有些知府上任时间到了,赵卓熙根据政绩要进行调动,去年一年的调查,他认为不错的,调入京城。

有些没有啥政绩的,继续待着。

老知府加新知府都要去江玖面前报个到,江玖要亲自给他们说一下招收学生的门槛,以及他们需要教授的知识。

首先,学生以七岁为开始,只要孩子年满七岁,无论是男孩儿女孩儿都必须入学,要是不入学,官府就要仗责孩子的父母,二十大板外加罚钱,一个学生是五两银子。

其次,学生学习的内容,启蒙时期的学习就行,识字量一定要有,至少能写出一篇叙事文,重要的是数数也要教,加减乘除,等基本的算数要会。射箭和武术可以选着教,有些孩子学习不好,喜欢舞刀弄剑的,也可以继续培养。

基础学习为四年,这四年后,孩子就能考童生,

能不能考上童生,是一个转折点。

能考上童生的孩子,可以继续入学学习,待遇跟从前一样。

若是不能考上童生的孩子,就不在免费入学了,就可以回到家里,该干啥干啥了。

如果连童生都考不上,说明这些孩子和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就没有什么概念,家里的地总是要有人种的。

那些苦活累活,也是要有人去干的。

所以,免费学堂里的学生只收到童生为止。

考上童生的孩子,就去当地原来的学校上课,一切费用还是有江玖的六加三商铺来供应,一直到他们考中秀才。

考中秀才后,就能享受朝廷的补给了。

所以,江玖重点抓的是适龄学子入学这段时间。

江玖的原话是让所有孩子都认识字,不做文盲,普及基础教育,提高大宁百姓的素质。

但是,越基础的东西,越难抓。

尤其是有些家庭,他认识不到识字的重要性。

所以江玖便制定了打板子,罚款的制度。

压力给到这些免费学堂的老师们。

江玖又制定了一个奖励制度,只要这些免费学堂的老师们,所教的孩子考上一个童生,就有十两银子的奖励,考上的越多,奖励越多。

当然,只是针对基础老师,管理免费学堂的先生也有额外的奖励,招收学生的比例分成。

假如这个学院招收一百名学生,先生除了月钱每年再奖励,支付学生费用的百分之一,一百名学生,每年支付二十两银子,一百名就是两千两,百分之一就是二十两。

童生越多越好,孩子招收的越多,也越好。

江玖详细的给这些知府们讲完后,就把她让吏部整理好的学子名单给他们,让他们尽量用这些中榜的,寒门进士。

还有当地的没有考中进士的举人,秀才等。

如此安排,解决了一大批寒门学子的就业问题。

制度定出来了,细节也安排下去了,剩下的便是各地知府们的安排了。

只是这些安排还在进行中,三年一度的科考开始了。

各地的举人自从过年后,都开始进京,一时间,京城里热闹的很。

又是江玖大赚一笔的日子,因为江玖在京城建了四家客栈,城东,城西,城南,城北都有。

江瑶既然在各地买房买地,出租铺子,收房租。

但,有些地段有点偏,自己开铺子不赚钱,租给别人也租不出去,江玖看

最新小说: 揍敌客也能当好海军吗 她好凶残! 送十二个少主回家 五岁小神女,靠铜镜养成千古一帝 凛冬时告白 穿到反派少年时 机甲第一她不做人[异种] 凶兽入侵,我能听见万兽心声! 杀神 团宠小福包:野猪人参又送上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