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去了房陵,其次的带去打陆口,心志最强的送到麦城,而送到麦城的又经过刘封“探亲去留”的筛选,最终剩下的都是一群深恨孙权不愿妥协的哀兵。
这也是刘封敢带荆州籍的汉兵来江陵城的原因之一,刘封当初对于禁说的那句“我这营中兵马可都是一群哀兵,正愁没地方撒气”不是随口说说。
倘若这些汉兵不具备哀兵之势,刘封也不敢如此的托大。
李平这支汉兵见了全琮这支吴兵,悲愤之意如大潮一般翻涌而来,“杀吴狗!”的嘶吼声此起彼伏。
而李平在埋伏前又向一众汉兵灌输了“生擒了全琮就能夺回江陵”的概念,让这群汉兵的杀意更是凶猛。
都不用李平带头,就有悍不畏死的汉兵死命的往全琮的中军大旗冲杀。
汉兵的凶戾,看得全琮一阵头皮发麻。
自恃兵多且又识破了李平埋伏计的全琮,一心想灭掉李平这支兵马,却发现李平这支兵马异常的悍勇。
全琮不由想到了丁奉、徐盛、马忠今日攻寨不顺,猛地一拍大腿:“大意了!这是群精心挑选过的哀兵!”
看着越战越勇的汉兵,全琮不敢再战了。跟一群红着眼睛悍不畏死的哀兵打?
那不是纯纯的找虐吗?
“撤!”
全琮急令停鼓,又急促的鸣金。
也是全琮决断及时,若再晚点鸣金,这几千吴兵都得自个儿溃败了。
听到鸣金声,众吴兵纷纷掉头,跟着全琮的将旗就跑。
眼见到嘴边的鸭子就要飞走了,李平心中也是焦急。
埋伏计没成功,未能成功将全琮的兵马分割;凭借哀兵之势在士气上刚有优势,全琮竟然直接就跑了。
好歹你也是个主将,留下来跟我分生死啊!
“全琮小儿,何故逃跑?”
李平急声大呼,周围的汉兵也是纷纷大呼。
一时之间。
喝问“全琮小儿,何故逃跑?”的吼声此起彼伏。
前方奔逃的全琮气得五脏六腑都是火气,只感觉一口心血就要涌上喉咙。
“今日之辱,来日必报!”
全琮没有被愤怒冲昏理智,这个时候停下来跟发疯似的汉兵厮杀是极为不明智的。
一时的胜败算不了什么。
等回营整顿了兵马,全琮自信还能再杀回来洗掉今日的耻辱。
昏暗的天空下。
吴兵向着本寨急急而奔,汉兵则是紧追不舍。
全琮虽然有战马,但也不敢丢下大军孤身跑路,全琮怕这半路上又会再杀出一支汉兵来。
然而。
有时候这命运就很神奇。
越是担心什么,就越是会来什么。
寒风中。
一支兵马横于前方。
为首一将,面如冠玉、双目如炬,正是接到李平急报而来的刘封。
看到刘封的大旗,全琮不由瞳孔一缩:“刘封怎么会出现在这里?难道刘封今日也不在营寨中?”
在全琮的认知中:此地距离刘封的营寨尚有数里,而刘封的营寨又被丁奉、徐盛和马忠大军围住,是不可能出现在这个位置的。
很快。
全琮又觉察到不对劲。
即便天色昏暗看不太清,全琮也能判断出刘封身后的兵马不少。
全琮心中更疑:总不能是今日九千人攻寨,刘封的大寨其实只有两三千人吧?
“杀!”
刘封没有跟全琮唠嗑。
全琮又不是于禁,没有阵前唠嗑的必要。
生擒全琮的机会可不多!
刘封的确也没料到全琮作为一个主将竟然会亲自跑去救江津口。
在刘封的最初预料中,救江津口的应该是韩当、丁奉、徐盛和马忠这类战将,故而才会叮嘱李平若是伏击不顺就原路撤回。
刘封怕李平遇到韩当平白送了性命。
不论是个人武勇还是统兵经验,李平都是远不如韩当这个昔日跟着孙坚南征北战的虎将的。
结果李平却派人传来急报称救江津口的是全琮!
这对刘封而言不亚于瞌睡来了送枕头!
因此在得到李平的急报后,刘封当即就将营寨的大部分兵马都带了出来,只留了寇安国和邓贤引一千兵看守营寨。
又派人去寻李辅,让其去全琮的大寨外,多点火把虚张声势,好让回营的丁奉等人生疑不敢轻举妄动。
见刘封见面就掩杀,全琮再也保持不住冷静了。
跟刘封厮杀?
前有虎后有狼,全琮疯了才会跟刘封厮杀。
全琮的脑子里此刻只有一个“逃”字,直接调转马头就往江陵城方向而跑,大营回不去,就只有去江陵城才有生机。
可还未等全琮跑多远,江陵城方向又出现了汉兵拦路,正是方月和潘风两路杀来。
“全琮小儿休走!”
黄昏下。
全琮看不清周围有多少兵马,嘈杂的喊杀声让全琮感到一阵耳鸣,令人眼缭乱的旌旗也让全琮很快就迷失了方向。
忽然。
全琮耳边响起一声急促的“将军快闪”,还未等全琮反应过来,就见一将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