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淡风清 > 其他类型 > 三国:我刘封不想作死 > 第105章 万夫辟易,关羽一日破公安

第105章 万夫辟易,关羽一日破公安(1 / 3)

第105章 万夫辟易,关羽一日破公安

在刘封强攻江津口的同时。

驻扎在公安津口的关羽也再次引重兵来到公安城下。

公安城虽然坚固,但关羽却是笃信泰然。

让岳举、杨兴、严成、何元、罗延、余化六人分引两千人,围了公安城东西北三门。

关羽则亲自带兵围了公安城的南门。

四门军士都熟练的在公安城外挖埋鹿角、修筑高垒等。

围城的手段,早在围樊城的时候,众将士就已经轻车熟路了。

看着城下忙得热火朝天的关羽军,城头的诸葛瑾和孙桓只感觉头大如牛。

关羽的攻城手段太娴熟了!

面对公安坚城,既不搦战也不攻城。

而是直接在四门埋鹿角、筑高垒,一副要将公安城变为孤城的姿态,这是在给公安城内的官吏士民施压。

刀,始终在出鞘前,最具威胁。

因为不知道刀会何时出鞘、会以什么姿势出鞘,也不知道出鞘后会攻向何方。

当然。

也可以选择先下手为强,趁着对手刀未出鞘的时候先砍死对手。

然而。

想先砍死对手,得有比对手更强的武力。

显然。

以诸葛瑾和孙桓的武力还不够先下手为强。

带兵出城与关羽对阵厮杀?

诸葛瑾只是诸葛瑾,不是诸葛正我。

孙桓只是孙桓,不是孙猴子。

不仅如此。

昨夜关羽“看”诸葛瑾面子放城外的吴兵入城,看似增加了公安城的守备人数,实则降低了公安城的守备士气。

诸葛瑾终究还是太缺乏临阵应变能力了。

墨守成规,只能应付一般的对手;随机应变,才能应付厉害的对手。

不放城外的吴兵入城,虽然会令城内军士寒心,但被诸葛瑾和孙桓抛弃过一次后的吴兵,即便入了城也不可能再信任诸葛瑾和孙桓,还可能会煽动其他吴兵。

信任一旦有了裂缝,将和兵就会变得陌生。

没了兵的信任,将也就没了威。

将若无威,也就无法让兵遵守军令。

昨夜是否应该放城外的吴兵入城,是要综合考虑利弊的。

两害相权取其轻,而非简单的一句“军心必乱”。

直接的后果就是:仅仅过了半日,关羽兵临城下的消息就在城内流传,且越传越多。

等诸葛瑾和孙桓觉察到时,流言已经失控了!

“太守,关羽选择围而不攻,定是想等城中流言尽起,然后里应外合。我以为,可先将城内投降的官吏和城中大户都软禁起来。”孙桓凝声提议。

诸葛瑾吓了一跳:“若是如此,城内民心尽失啊!”

孙桓此刻已经顾不得民心不民心了,道:“太守,只要守住了公安城,丢掉的民心还能再安抚回来;可若丢了公安城,就算民心还在,也跟你我无关了。”

诸葛瑾犹豫不决。

孙桓是个统兵的,考虑的更多是军事上的利弊。

诸葛瑾是南郡太守,考虑的更多是士民能否支持孙权入主南郡。

若将城内投降的官吏和大户都软禁了,今后这公安城中谁还会对孙权忠心?

能守一时,能守长久吗?

然而,战场上最忌讳的就是迟疑不决。

考虑太多,就等于是什么也没考虑。

诸葛瑾的犹豫不决,看得孙桓心中焦急:“太守,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若太守不忍动手,就由我亲自带兵去软禁他们。待退了关羽,太守再治我扰民罪,足以安抚不服。”

在军事上。

孙桓的确比诸葛瑾更果决,竟主动要求当黑脸。

然而。

即便如此,诸葛瑾依旧没有下定决心。

诸葛瑾这个人吧,论军事的确很菜,跟宋襄公一样都喜欢讲道理守规矩,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

可要论人品,却没人能挑的出诸葛瑾的毛病。

史载虞翻因为狂放直率而被流放,只有诸葛瑾多次为虞翻说情,让虞翻这个江东喷子都不敢喷诸葛瑾人品而只敢称其“敦仁厚义”。

因此。

当孙桓说出“待退了关羽,太守再治我扰民罪”这句话的时候,诸葛瑾就已经在心底将孙桓的请命否决了。

昨夜为了守住公安城而抛弃军士,已经让诸葛瑾觉得惭愧了。

若今日为了守住公安城而让孙桓去行扰民事还要让孙桓担责,诸葛瑾觉得这样做了自己都不配当人了。

最终。

诸葛瑾选择了让孙桓巡视四门,由自己亲自去城中安抚民心。

孙桓虽然心急但也无可奈何。

毕竟。

诸葛瑾才是南郡太守,孙桓只是武卫都尉。

且公安津口丢失本是孙桓的主责,诸葛瑾从始到终都没怒斥过孙桓兵败误事。

然而。

战场不会因为诸葛瑾讲道理守规矩就会偏袒诸葛瑾。

尤其是公安城本就是吕蒙用计骗傅士仁投降才失陷的,对城中不服孙权的官吏士民而言,诸葛瑾的讲道理守规矩就是个笑话。

最新小说: 荡尽妖魔我为仙 武状元是个女子 装逼后,失去精神力了[星际] 萤光爝火 开局:召唤锦衣卫 没钱你修什么仙 一人之下:开局蛙崽送我绝缘之爪 重生和绿茶庶妹换夫后 权相与皇妃相爱后 太好了!是校花!我的幸福有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