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淡风清 > 其他类型 > 三国:我刘封不想作死 > 第134章 诸葛亮至,刘封论北伐战略(6K)

第134章 诸葛亮至,刘封论北伐战略(6K)(2 / 4)

,请刘封罢黜申仪另选贤能出任西城令。

刘封对申仪的印象一直都挺差的。

史载申仪是率先背叛刘封的,而申耽则是刘封败走后才投魏的,遂有孟达嘲讽“刘封、申耽据金城千里而不能守,岂丈夫也?”

申耽申仪兄弟投魏后,申耽被授为怀集将军在南阳闲居,申仪当了魏兴太守且封侯。

当了魏兴太守的申仪,直接本性毕露,不仅专横自威,还时常私刻印章。

事实上,刘封见到的申仪,也相差无几。

马玉敢当着申仪的面依律惩处了申仪犯事的家仆,那也是有刘封在背后撑腰。

刘封的本意是敲打。

只要申仪从此收敛,刘封看申耽面也不会对申仪追根究底。

可申仪若不识趣,那刘封也就没必要将申仪留着了。

否则。

某天夏侯尚带人来取新城郡,申仪必会如史载一般反叛。

刘封同意了申耽的请命,且辟用申耽的族子申儒为西城令,让申耽族子申儒接任申仪为西城令,也是对申耽的信任。

毕竟。

身为家主的申耽发现自家弟弟可能会在未来酿成大祸,为防患于未来而请命罢黜申仪,刘封不能因此而剥夺申家在西城的利益。

至于申耽如何去完成西城的权力交割,刘封没有干涉。

若申耽连这点事都处理不好,不如回成都养老。

刘封的主要精力依旧在南乡郡。

数日后。

刘封再临江陵。

只因三日前,刘备忽然派人传信,让刘封速至江陵。

刘封其实也挺疑惑的。

刘备来了荆州后,似乎就没想过再回成都。

一开始是督巡诸郡。

后来又在夏口、沔口、扬口巡游。

更是一度乘船去了襄阳城南部的宜城附近,吓得关羽紧急调了沔口和扬口的水军去护卫刘备,襄阳的曹仁等人也是如临大敌,调集重兵防备。

双方差一点就要打起来了!

结果刘备给关羽的理由却是“建安元年,孤受封宜城亭侯,如今过了二十余载,孤却始终不能报答君恩,深以为憾,故地重游,以坚心志”。

自那以后,刘备每次出巡,关羽都会侍立左右。

入城后。

刘封径自前往治署。

一路上,认得刘封样貌的江陵城官吏士民,纷纷向刘封打着招呼。

若无刘封昔日奋不顾身的跟孙权厮杀,江陵城也不会有如今的安稳。

刘封在南郡的声望,并未因为去了新城而降低,反而因为各种各样的传闻而变得更高。

毕竟。

昔日的议曹从事王甫、前将军主簿廖化、督邮石信、门下贼曹李勋、门下督盗贼王琦、金曹掾杨光、兵曹掾刘义、官稷刘忠、船官刘让、库令王忠,都因忠心而被擢升为南郡的核心官吏。

军中如岳举、杨兴、严成、何元、罗延、余化、陆文、牛宪、卢义、关冲、林胜、呼延深、鲁灼等人也被重用。

其余如苏非、马良、樊伷、习珍、习宏等人,皆是久闻刘封威名。

这些人,或多或少都跟刘封有交集,也深知刘封的骁勇善战。

换而言之:刘封虽然人不在南郡,但南郡遍地是刘封的传说。

来到治署府门前。

入眼所见,是陈到统率的白毦兵在戒严。

见到刘封,陈到大步上前问礼:“刘太守,大王命我传话,诸葛军师来了。”

刘封吓了一跳:“诸葛军师来江陵城了?什么时候的事?”

陈到道:“来了有六日了。”

刘封面容一肃。

联想到刘备这大半年一直都待在荆州,刘封心中有了几分猜测。

“父王可有说过何时回成都?”

“大王说,他不想回成都。”

果然!

刘封不由扶额。诸葛亮定是在成都久侯刘备不回,亲自来南郡寻人了。

联想到刘备督巡诸郡的时候一度跑到宜城外,刘封也大概能猜到刘备不想回成都的理由。

汉中一战,刘备虽然赢了军事但输了人口。

以至于如今想走汉中出秦川,变得格外的艰难。

蜀道本就难。

现在还百里无人烟,北伐粮道成了大问题。

恰巧这个时候。

关羽将孙权逐出荆州了!

汉水以南,皆属刘备。

不仅如此,关羽还缴获了大量战船、得到了完整的陆口和夏口、以及于禁那没带走的两万魏俘!

换而言之:刘备想亲自走荆州北伐!

走荆州北伐,对刘备而言就如同老马识途一般,不用带地图刘备都知道带兵往哪儿走。

然而刘备这个想法并未告诉西川诸将。

就连法正都只是隐隐约约猜到刘备有这个想法,刘备不说,法正也不好直接问。

刘备大半年不回成都,成都的杂声自然就多了。

诸葛亮多次派人请刘备回成都主持大局,都被刘备找借口推脱。

无奈之下。

诸葛亮只能亲自来请刘备。

府内。

刘备斜倚凭几

最新小说: 她总是撩人心弦 他重生带着先天灵宝,你惹他干嘛 造物主之柱 装逼后,失去精神力了[星际] 权相与皇妃相爱后 荡尽妖魔我为仙 一人之下:开局蛙崽送我绝缘之爪 武状元是个女子 重生和绿茶庶妹换夫后 没钱你修什么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