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局势恶化
民国二十六年,9月15日,夜。
淞沪战场市区。
淞沪会战已经打了一月有余,为了各自的战略意图,国府与旧日帝国都在淞沪这片战场不停投入兵力,将一场大会战打成了双方之间的添油战术。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加上旧日帝国这边一向赌国运的作战风气,眼下正是双方形势转换的关键时刻。
国府这边要是挺住了,在淞沪战场这里打成战略僵持,说不定真能达到目的,让公共租界内的英美下场调停。
挺不住,前线的罗店战场再度易手,那么接下来就得转为战略防守,通过纵深来拖延日军进入上海滩的脚步,哪怕是败,也得是败而不乱,而不是大溃败。
因为只有这样,保存有生力量的国府就能依靠国土之纵深,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不断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让他们无法扩大战果。
计划是美好的,或许此时的国府高层都不会想到,这场淞沪会战的最后结果会是以国府大溃败收场。
国府溃不成军,从淞沪一直到金陵国都构筑的三条防线会在大溃败之下变得一触即溃,以至于国都沦陷,一场大屠杀成了国人心中抹不去的痛。
眼下,在淞沪战场的上海滩市区。
在苏州河以南,中日双方交战最惨烈的街区内,一支队伍正以急行军在街道内穿插。
所过之处,如入无人之境,既没有遭遇敌军,也没有踩到陷阱,冥冥之中,好似有神明庇佑。
神明自然是没有的,但一个人间无敌的陆地神仙为其开路,效果也是一样。
此时是夜晚,日本人无法发挥出自己的空军优势,在这种巷战中即便有燃烧弹和照明弹点亮视野,起到的作用也不大。
火力再怎么有优势,也只能被迫跟国军在血水里摔跤。
夜战将中日双方的士兵都安排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下作战,彼此之间互有胜负,直到白天这个平衡才会被打破。
但对于王一而言就是另一回事了。
无论是最开始的磁场定位,还是如今通过脑电波的精准锁定,从市区通往罗店战场这一路上的日军火力点,工事在王一眼里便是洞若观火。
他要做的事也很简单。
用磁场扭曲光线隐匿自己的身形,悄无声息出现在必经之路的火力点和工事里面,当周卫国带领自己的部队即将到达时,就突然暴起,杀人,破坏。
用爆炸和火光制造动静吸引日军的注意力,好让周卫国的部队能够有惊无险穿过。
即便有日军注意到,王一也能第一时间补救,无形力场开启,替周卫国的部队挡下那些不知从何而来的子弹,悄然遁走。
他这一招的表现就跟现代时间线,纳森岛上给张楚岚他们开力场开路的老年李慕玄一般。
二者不同的地方在于,李慕玄张开力场开路时是在空旷无任何掩体的地带,李慕玄就是他们的掩体,必须保持最大程度的力场张开,硬抗着现代化火器的金属风暴压制。
王一身处民国,虽然置身战场,日军虽然装备比国军精良,作战素质优秀,但也没法豪横到人手一把自动步枪,火箭筒这样的配备。
再加上黑暗的环境,只要王一提前敲掉必经之路上的几个重火力点,工事,剩下的威胁,王一基本可以无视。
反倒是便宜了周卫国这支部队还有在这周围鏖战的国军部队。
这些日军修筑的工事,重火力点里的武器那都是他们看着都眼馋,这些好家伙要是能拿在自己手里,保命的希望也就多了一分。
而且周卫国这支友军部队一看就是要去前线支援的,与其在这里白天挨炸,晚上还得憋屈跟日本人打夜战,还不如拿上趁手的家伙,一起到前线跟日本人死过,也好过在这里憋屈等死。
一时间,由王一这个英雄单位做先锋,汇聚在周卫国这支部队周围的国军也自发跟上,对着日军的封锁线就发起了反冲锋。
有王一在前方不停敲掉对方的火力点,重工事,这场反冲锋竟然出乎意料的顺利,鲜少有日军过来阻拦,追击。
也难怪松井石根这个老鬼子会想着将王一斩杀。
这样一个随时能够给敌军部队加士气,时不时打出一波亮眼操作的英雄单位,要是不在正面战场解决掉,随着战线的拉长,只会给他们造成越来越多的麻烦。
凌晨时分,以周卫国为首的小股国军部队已经通过滚雪球的方式越滚越大。
但也让王一从辟路先锋变成了实时雷达,随时随地给周卫国报告日军的动向,再由周卫国这边选择在日军对他们这支部队形成包围前的薄弱点主动出击。
在日军还未形成包围之前冲破对方一层又一层的封锁线。
就这样在市区内鏖战了四个多小时,以周卫国为首的一支千余人,携带着轻重武器的部队就这样冲破了日军在市区内设置的封锁线,确定日军没有追来之后,也朝着罗店战场方向奔赴。
有王一这个实时雷达在,周卫国这支部队连火把都没有点,就依靠着王一用自身真炁打出的光源为他们照明引路。悬于夜空之中,看着下方奔赴战场的队伍,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