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了馒头和几块红烧肉,程旭远觉得自己的肚子好了很多。
而用馒头将碗里最后一点油水擦干净的程若苗,又喝了半碗水之后,这才满足的拉着程旭远,来到了村口。
从得知演电影这个消息的那一刻起,整个程家庄就一直处在一种难以言状的亢奋之中。
人们对演电影的渴望,就像在干旱的春天里,盼望着能够下一场透地的春雨一样。在这个物质十分匮乏娱乐方式极为单调的年代,露天电影给在这片黄土地上辛苦劳作的人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程旭远不知道的是,今个儿后半晌,缓缓西沉的太阳还在普照大地,有些心急的娃娃们就迫不及待的提着用竹木制成的大小不一的凳子,一溜儿小跑,兴冲冲的来到村口,抢占地儿了!
他和妹妹赶到放映地儿的时候,电影已经开始了,放的是《羊城暗哨。
此时的电影刚刚开始,不过屏幕下方,已经挤满了黑压压的一片人。
有坐着小板凳的,也有直接拿了一块半截砖头坐下的,更有一些人来到打麦场,爬到一个垒得特别瓷实的麦秸跺上……
看眼前的场景,程旭远觉得,一个程家庄没有这么多人。
这其中,也有很多是十里八乡外村的人。
不过在电影屏幕的正下方,穿着一身黑色呢子大衣的程家兴坐在正中间,一边看电影,一边和人说话。
程旭远带着程若苗走过去,在人群中,就听有人道:“你们村的大学生来了没?”
“听说中午喝多了。”
“哎,你说人家这脑子是咋长的啊,竟然能够考上燕京大学,我们家连十个数的加减,还算不清……”
“行了,别唠叨了,快看电影吧。”
程旭远跟着程若苗来到程家兴的身边打了个招呼,就有人递过来了一个凳子。他坐在凳子上,看着已经展开的剧情,脑子就快速的转动了起来。
这《羊城暗哨已经有不少年了,现在还如此的受欢迎。
自己的《渴望已经写了十几万字了,差不多已经到了结尾的部分。
等写完之后,不如写个谍战小说。
这种小说要是自己写的话,那绝对很烧脑。
可是用来抄的话,那就舒坦的多了。
毕竟,时间线已经确定的谍战小说,基本上不用他进行什么调整。
抄东西,就是纯粹的抄。
而不是像现在,很多时候他都要删删减减,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这个方面了。
写什么呢?
要不,先写《潜伏算了!
电视剧版本的潜伏,变幻一下,最少也能弄一篇中篇小说……
就在程旭远脑海中各种念头闪动的时候,一个带着火车头帽子的中年汉子突然站起来道:“换胶卷了,准备换人。”
随着这话,就见放映机旁边,两个已经累得气喘吁吁的年轻人从脚蹬发电机的座子上脚步蹒跚的走下来,另外两个早就准备好的年轻人,则快速的坐上去,然后用力的蹬着发电机。
对于经常停电的程家庄大队来说,放电影靠的就是这脚蹬的发电机。
也就在这时,那戴火车头的中年汉子大声的道:“今天咱们放这场电影为了啥,大家都很清楚。”
“可是我呢,还是想多说一句。”
“恭喜咱们村的程旭远考上燕京大学!”
“等一会,咱们播放的就是《冰山上的来客,我要说程旭远就是咱们李果屯公社,飞出去的金凤凰。”
金凤凰,听到这夸奖,程旭远就觉得自己的脸有点发红。
这个形容,实在是……
而随着那中年放映员的话说完,观看电影的人,就响起了一阵掌声。
更有人直接扯着嗓门,大声叫好。
这种热烈的场景,一直过了两三分钟,才算是随着电影的再次播放,慢慢的平息了下来。
寒风中,人们时不时的活动一下冻得发麻的手脚,也不舍得离场。
过些年后,这样聚在一起,只是为了看一场电影的场景,恐怕就不存在了。
虽然是在看着电影,但是程旭远的思绪,却飘得越来越远。
……
过年,吃饺子,走亲戚!
农村的过年,分外的热闹,辛苦了一年的庄稼人,都想着趁这个机会,好好的放松一下。
很多地方,都有一个说法,那就是不出正月,那都还是年。
不过对程旭远而言,一个多月假期过完的他,带好了自己的录取通知书和各种材料,就坐上了北上的火车。
这一次去燕京,依旧是卧铺。
票是程家栋找人买的,听他说买票之所以如此的顺利,完全是人家售票处的负责人看在程旭远这个燕京大学新生的面子上。
人家听说程旭远要去燕京,直接就给了一张卧铺票。
躺在铺位上,听着火车咣咣铛铛的声音,程旭远的心中又映现了自己出发时的情形。
虽然家里人对于自己去燕京上大学充满了欢喜,可是临走的时候,就连作为父亲的程家兴眼中,都充满了不舍。
不过和家人的不舍相比,程旭远此时最纠结的,还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