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霜月山幕后之人是……
年节一过,春天便来了,寒意渐渐消退,鸟雀声也多了起来。
今日山寨中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正是苏城白家少爷——白景奇。
白景奇这次来,主要是给张牧送来皇纲第一批走货的收入。
“这是三万两银票,你别嫌少。”白景奇将一沓银票推给张牧,笑道,“本来应该多一些的,但是年前张太岳杀疯了,影响了咱们。”
张牧不动声色收下银票,好奇问道:“什么情况?”
这就是武寨的局限性了。
因为隔绝在朝廷城池之外,所以消息来源十分有限,即便是铺开了一些客栈和酒楼作为眼线,但是更多的还是关注一些与武寨本身有关的信息,至于其他州郡乃至朝廷的大事,除了那些公开于天下的事情外,其他多是道听途说,且并不及时。
白景奇喝了一口茶,说道:“自从输银法颁布后,之前各地在税赋上的猫腻就藏不住了。”
“张太岳派出去的人狠狠查了一番。”
“今年赶在年节前,他从上到下杀了个人头滚滚,便是六部尚书都斩了一个,罢免了两个。”
“这些官儿,本是我们的大主顾,现在人都没了,咱们生意自然就差了一些。”
张牧挑了挑眉。
治乱世用重典,当一个政权试图从上往下进行改革自治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杀一批位子上的人。
而主持这个工作的人,往往被冠以“铁血”的称号。
但是有用吗?
张牧并不看好。
从张牧在蓝星上学习到的知识,变法想要成功,就必须通过变法人为地扶持出一个新的阶级,然后再借着这个阶级的力量去替代原本的统治阶级,才能给国家注入新的活力。
譬如商鞅变法,便是军功阶级取代了贵族阶级。
即便军功阶级中大部分受益者本身便是贵族阶级。
但是它通过给普通人开辟了一条上升途径,改变了一个国家的权利构成。
反观张太岳,就算杀的官再多,不过是治标不治本而已。
没错,位子空出来,可以选一批忧国忧民的良吏上位,或许能得到一时的政治清明。
但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
大运王朝的统治机器运转到现在,弊病积深,很多既有规矩绑定了太多的利益,已经不是常规手法能救回来的。
如果换做张牧在那个位置上,第一件事就不是抓民生和吏治,而是握住兵权,接着暗地里挑动各种造反,在可控的剿反过程中将原本的统治阶级清理一空,然后再回过头来重新立规矩。
你以为大佬美在中东真的是反恐吗?
没准人家的组织头目就是史密斯专员呢!
算了,他只是一个小小武寨的少寨主,干嘛去操宰相的心!
“真的是枯坐山中,不知天下大事。”张牧笑了笑,自嘲了一句。
白景奇摇了摇头:“这算什么天下大事,这些人人头一落,就没几个人记得了。”
“过上几个月,那就是接着奏乐接着舞。”
“依然是歌舞升平。”
“真正的大事还没爆出来呢。”
张牧闻言,见白景奇一副“快点来问我”的表情,也是轻笑了一声,配合道:“哦?还有比这个更大的大事?”
“白兄可否告知一二?”
白景奇脸上划过一丝得意的表情,凑近了一些,说道:“听说,朝堂打算立一位皇太弟。”
张牧倒真没想到居然是这个消息:“皇太弟?”
据他所知,目前的小皇帝还没有亲政,怎么急匆匆就要立皇太弟了?
见张牧的表情,白景奇再次开口,说道:“我娘说,这个皇太弟兴许是推出来挡灾的。”
“但是既然立了旗帜,自然就会有人想要投机。”张牧点点头,白二奶奶这话说的在理。
别说名正言顺的皇太弟,便是藩王身边也会有那么一撮热衷靖难的好战份子。
正所谓大丈夫,生不能五鼎食,死亦当五鼎烹。
便是猜到是挡灾的,也拦不住人往上扑的。
白景奇喝了一口茶,继续道:“所以,我娘专门派我来,是让你小心一些。”
张牧不解:“这与我还有关系?”
“据我们所知,霜月武寨一直想要整合泰平郡中的武寨势力,与贵武寨并不对付。”白景奇说道,“没错吧?”
张牧点了点头。
白景奇继续道:“据说皇太弟定下的是端王。”
“端王的母族姓杨,在皇亲国戚中不算显赫,但也是一方豪门。”
“杨氏家主膝下三子,其中幼子名为杨凌川。”
“乃是我泰平郡守备军指挥使。”
“这个杨凌川有个儿子,叫杨隼,天生异瞳,武运深厚,号曰‘督目公子’。”
听着白景奇的介绍,张牧依然是一头雾水。
这与他有什么关系?
“一年前,这杨隼身边多了一名叫巧儿的侍女,而这个巧儿,原本是一名京城犯官的女儿,在流放的途中,被霜月武寨给劫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