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淡风清 > 其他类型 >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 173.第173章 曹操有错吗

173.第173章 曹操有错吗(1 / 2)

第173章 曹操有错吗

太子宫。

偏殿当中,刘据将一枚铜印、一条黑色丝质绶带递给张贺,嘱咐道:“平素孤不在时,你多去三官令巡察。”

“是!”

张贺双手接过铜印黑绶。

自今日起,张贺便不再担任上林令一职,而是升为水衡都尉丞,秩俸千石。

而三官令,即上林三官,钟官令、技巧令、辨铜令,负责铸造钱币的具体事宜。

“朝廷将铸币权收回后,将来铜钱皆从水衡都尉出,涉及到的钱财、可以经手的利益,数不胜数。”

刘据看着张贺,郑重其事道:“以前地方郡吏借着铸币偷工减料,谋取私利,孤不认为京城官吏会有多高尚。”

“财帛动人心!”

“你是太子宫的自己人,替孤盯紧他们,如果抓到手脚不干净的,绝不姑息!”

张贺沉声拱手:“殿下放心,臣知道怎么做。”

“好。”

刘据点点头,“你且去。”

张贺行了一礼后,转身离去,这时,早已候在旁边的魏小公公才上前一步,禀报道:“殿下,大长秋来了。”

刘据挑眉望去,不用他追问,魏小公公便自动解释道:“并非私事,大长秋是奉了皇后之命办公事。”

公事?

太子宫与大长秋一直有些私务往来,老太监平时给刘据递个小纸条,刘据则给对方意思意思。

私事拉拢了那么久,还是头回遇到对方要行公事。

不过,刘据很快便疑惑尽去,因为他的注意力全被另一件事吸引……

“殿下,皇后着奴婢将画像送来,您看看,可有什么不妥之处?”大长秋弯着腰,一脸姨妈笑。

他敢问,刘据还真敢应,“怎么只有两张画像?”

刘据一手拿着一副,上下扫了一遍,确定只有两个选择后,有些懵的看向老太监,“没了?”

嘿,这话说的。

大长秋面露怪异,脸皮抖了抖,尽量用委婉的言语赔笑道:“殿下,您选妃,陛下与皇后一人钦点了一个。”

“就是您面前这两位,余者……”老太监回了一个大家都懂的表情,“呵呵。”

以为咱家来问你妥不妥,是真询问你的意见?想多了吧,就是让你瞅一眼,有个心理准备。

好家伙,还挑上了……

大长秋心中的腹诽刘据不知道,但对方要表达的那个意思,他领会了,脸色顿时垮了半截。

老太监猜到了太子心中的念头,低笑道:“皇后说了,殿下如今还年少,不宜房事过度。”

“待日后年长些,再另外添选宫人。”

咳咳。

刘据连忙假咳两声,重新端详起两副画像来。

仅从笔墨上来看,画中的两个女子……额,似乎用‘少女’形容更贴切些,她们年岁瞧着真不大。

不过这正符合大汉国情。

立国初期,惠帝就曾颁布诏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女子十五岁到三十岁还未出嫁,罚交五倍算赋钱。

算赋,一种人头税。

为了避免被处罚,女子往往十四岁左右就会出嫁,男子成婚年龄,也普遍在十五岁左右。民间如此,皇家同样如此,文帝在十五岁时已经有了儿子,不可谓不早。

“殿下。”

见太子没什么不妥之处要说了,大长秋继续道:“陛下传了话,太子妃人选日后再议。”

“此次钦点的两位,李氏女、史氏女,都授‘良娣’品阶,您看……”

刘据抬起头,哼了一声,“孤看?”

他看有用吗?

没用。

即使从内心角度出发,刘据真的很想提几点意见,比如,能不能找几个稍微成熟一点的?

诶,此处就得替某位姓曹的正名一下了,人家曹丞相的喜好,从后世的角度去看,其实是比较正常的。

在大汉,女子一般十四五岁成婚。

十七八岁嫁为人妇的比比皆是,二十五六岁必然是少妇,三十出头,也能是中妇,等到年近四十……

不,四十不行。

大汉朝四十岁的男子能自称一声‘老夫’,四十岁的女子已经能称一声‘老妇’。

这般算来,人家曹操喜欢十七八、二三十岁的,没毛病吧?

反正刘据觉得没毛病。

只可惜,他处于万恶的包办婚姻年代,皇帝老爹和皇后老娘没有和他商量的意思……

大长秋见太子‘没有疑问’,满意地收了画像,回转未央宫复命去了。

父母双方谈妥,太子又没意见,随后自然进入接人环节,直接宣读诏令,将两位妃嫔接入太子宫,完事儿。

是的,就这么简单。

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太子的妻是太子妃,而良娣、孺子等,都是妾。

好比皇帝的妻子,只有皇后,而后宫夫人、美人、良人等,严格意义上来讲,都是妾。

妻与妾的待遇、规格,是截然不同的。

例如。

皇帝册立皇后,会挑黄道吉日,会有隆重大典,三公九卿、文武百官都要在场,

最新小说: 于彼界重逢 仙尊纵横 照彻山河 官欲道 清冷遇疯批 你的白月光好像是替身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魂医 强娶的夫君是渡劫仙尊 宠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