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淡风清 > 其他类型 >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 191.第191章 仲卿,我们老了

191.第191章 仲卿,我们老了(1 / 2)

第191章 仲卿,我们老了

散朝后,百官三三两两相继离去,只是宣室殿外的台阶上,时不时有交头接耳的议论声传来。

大臣们的嗡嗡声随着身影渐行渐远,可作为被议论的对象,刘据却脚步缓慢,目露思索,心说:

‘后遗症来了?’

没错,天打雷劈的后遗症来了。

迟迟找不到弄死栾大的人是谁,对‘引雷杀人’依然两眼一抹黑的皇帝生出了不安全感,从而有了些应激反应。

下雨天不出宫,仅仅是其一。

擢拔一个边军将领担任郎中令,承担贴身护卫之责,便是其二。

不过。

刘据只猜到了一半。

更换郎中令能理解,提拔李氏父子也差不多能想通,但皇帝老爹突然发了疯似的敲打自己是怎么个事儿?

他暴露了?

并没有,刘据猜不透的另一半,仍在那‘应激反应’中,他用魔法战胜魔法产生的影响,其实远没有结束……

“殿下,殿下!”

台阶上,宦者令拘着笑脸,恭声喊道:“殿下留步,陛下着您去承明殿。”

听到这声传唤的人不少,原本想来找太子说几句话的两位大司马闻言,默默驻足。

刘据循声转过头去,待老太监走近,他故作疑惑道:“父皇召我?宦者令可知有何要事?”

“哎,咱家一个做奴婢的,哪敢揣摩圣意。”

话虽这么说,可如果真的事关重大又敏感,老太监估计连一个字都不会吐,现在扯了一串,说明事儿不大。

而且也不敏感。

“宦者令客气了,你与父皇几十年的关系,何谈揣摩,方便的话,讲讲?”

“呵呵,殿下抬举。”

两人往后殿行去,老太监的声音也慢慢消失在回廊间,“不打紧,陛下就是唤您去处理些政务……”

事实的确如此,皇帝喊太子去承明殿,确实为了处理朝政——朝廷的政务!

只是在那之前,皇帝把刚才朝堂上的事情,揉碎了、掰烂了,又给刘据讲了一遍,顺便训了一通……

有道是,玉不琢、不成器。

之后的几天里,无论内朝、常朝,还是下朝,刘据都狠狠体验了一把被雕琢的痛苦。

朝会上。

皇帝动不动就是:“太子,你怎么看?”

要么就是:“妇人之见,短视之见,小儿之见!”

等到下了朝,父子俩单独在承明殿内,好家伙,训的更难听,刘据批阅十份奏疏,能被打回来九份。

猛然提升的压力,给刘据的感觉,就好比……

上战场。

如果说皇帝以前让太子接触到的权柄,类似战前的后勤调度、排兵布阵、战场侦查等等,属于练手的过程。

那此刻的‘训训训’,就是擂鼓吹号角。

直接准备冲锋了……

皇帝老爹突然来这一手,搞得刘据很想问他一句:“父皇你是不是得了什么毛病?”

老刘今年四十有一,在大汉朝,这个年龄能自称一声老夫,也基本到达了寿命平均线。

往前,文帝、景帝都是四十多逝世。

往后。

西汉数代皇帝中,就没有一个活过五十岁,到了东汉……东汉幼儿园不是开玩笑的。

除了第一个中兴皇帝刘秀,和最后一个禅位皇帝刘协,中间十几位,没有一个活过五十岁。

但是!

大汉短命的皇帝再多,其中也不会包括当今天子,刘彻的长寿,在整个皇帝圈都是数一数二。现在猛地给刘据上强度,怎么个意思?父皇你要么有点毛病,要么就是……

想退位?

事实证明,刘据白日梦做的挺美。

未央宫,沧池湖畔。

太子正在承明殿当牛做马的批阅奏疏时,湖中假山上的水榭亭台里,有两人正在下棋攀谈。

“道家先贤曾有言,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国之道陛下比臣精通百倍,臣观之,陛下近来似乎急切了些?”

卫青落下一子,闲聊般问道。

坐在他对面的刘彻目光盯着棋盘,言语轻松:“太子堪用,朕也放心,难免急切了点。”

嗒。

一颗黑子落入棋盘。

轮到卫青下子,他却没有看向棋局,反而抬起头,朝皇帝笑道:“陛下正值春秋鼎盛,何必着急。”

“别人说这话就罢了,仲卿你可说不得。”刘彻也丢下棋子,抬眼去看自己的小舅子兼姐夫。

卫青,字仲卿。

自从你娶了我姐、我娶了你姐之后,君臣二人间的谈话氛围愈发随意。

眼下。

皇帝索性起身,双手负后,眺望着远处的湖面,“朕初登基时,踌躇满志,打匈奴、理诸侯、改财政。”

“一件件、一桩桩,如今都度过去了,你成了大将军,朕也做到了一言九鼎,可这些,费了朕整整二十五年!”

“仲卿,我们老了。”

听罢,已经年过四旬的卫青默然不语。

是啊。

不知不觉间,曾经风华正茂的君臣二人,早已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

最新小说: 魂医 照彻山河 七脉神尊 强娶的夫君是渡劫仙尊 于彼界重逢 宠妃 清冷遇疯批 官欲道 你的白月光好像是替身 仙尊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