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户们起身给李恪行礼,李恪全然不理。
李恪目光冷冽的看着这些人说:
“你们知道,你们犯了什么罪吗?”
“我等不知。”
“你们藏匿赃物,还不知?”
“我们什么时候藏匿赃物了?”
“我问你们,你们没收到刑部下发的公文吗?义仓米都被倒卖给了你们。”
这下子大家知道了,也清楚这位小王爷想干嘛。
他们马上用出对付刑部的理由。
“我们当初不知道啊。”
“是啊,我们要是知道那是被倒卖的,我们肯定不敢。”
“也不是我想接受那些粮米,是他们非要卖给我们的。”
“冤枉啊小王爷。”
“我们冤啊。”
李恪不耐烦,怎么这么快就喊冤?李世民教的招还没用呢。
李恪:
“住口!你们冤?你们哪里冤了?你们接手这么多粮米,难道都不问来由吗?”
马上就有人说:
“我们每天都在买入和卖出,怎么可能每个都问?那么多人呢!”
“那跟我什么关系?你们自己做事不仔细,还想推到别人身上?”
“那也怪不到我们身上,他们只要说是自家种的,我们也没办法查不是?”
李恪本就是不讲理的主,能耐着性子和他们讲道理已经不错了。
李恪心想,既然你们不讲道理,那我只好不讲道理了。
李恪说:
“那你的意思就是,只要他们说这是哪里来的都行?”
“不对,我的意思是,这米不是我们偷盗的,小王爷你该去找那些偷米的,不该找我们。”
“好,你说的很有道理,你们走吧。”
看蜀王这么快服软,这些人都没想到,还以为想硬抢来着。
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居然这样就让他们走了。
这些商人,其实也怕李恪态度强硬,即使他们有给背后的人交保护费,但是更不敢惹亲王。
他们的保护伞再大,能大的过亲王?
好在这个小王爷讲道理,他们最不怕讲道理,他们自认有理,他们怕什么?
当天下午,一家米铺就来了五六个客人,说要定一大批粮食。
掌柜这个高兴啊,赶紧让伙计装车,装了五大车粮食。
到了付钱的时候,带头的人说,必须把车拉到自家庄子才能给钱。
掌柜的就不放心,因为你连一点定钱都不付。
但是看着这么大的生意,又不想丢了,只好让伙计看着铺子,自己亲自去送。
出了长安城后,来到一片树林,突然冲出三十多人蒙着面的土匪。
“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掌柜的都不敢相信,长安城附近有土匪?不要命了?
掌柜的看向一起的客人,更让这个掌柜惊呆了。
只见这些人趁着掌柜不注意全跑了,只留下他一个人。
土匪头拿着明晃晃的刀走上前问:
“你,交钱!”
“好汉,我没钱。”
“没钱?我看你穿的还行啊,怎么会没钱?”
“我是出来挣钱的。”
“嘿!老子还没挣到钱,你还挺挣钱!”
“这不怪我啊,我也是穷人。”
“穷人?穷人能拉着这么多东西?拉的什么?”
掌柜心想完蛋,心里已经有预感。
“是,是,是那个什么,是沙子。”
“放屁!谁会拉五大车沙子!当老子好骗是不是?这明明就是粮食!”
“好汉,好汉,好汉,这样,你让我先把这车粮食卖了,我换成钱再孝敬你。”
“你还挺聪明的,想换了钱再孝敬我?你当我傻?既然没钱,那就拿这车粮食,你滚吧。”
最不希望的还是发生了,虽然觉得可惜,但是这个掌柜明白,粮食他有的是。
命没了有再多粮食也没用。
就这么的,这个掌柜屁颠屁颠的跑回了长安城报官。
京兆尹张文忠都没想到,长安城这么不太平?
前几天还有人抢庄园,现在又有人拦路抢劫!
张文忠饱读那些治国书籍,不是那种只会吟诗作对,练练字的酸秀才。
他在书上了解到,百姓一但过不下去,就会到处抢劫。
所以张文忠觉得,这都是因为长安附近的百姓太苦了,才会到处抢劫。
正好,前不久的大雪就是原因之一,每逢天灾都会这样。
不然的话,好好的日子不过,为什么要抢劫?
张文忠一边写奏书请求今年减免税收,请求加大力度发放“渡灾米”。
所谓“渡灾米”,就比如长安的这场大雪,百姓受灾,当大雪停下,百姓离开灾民营地。
那么朝廷为了让他们能撑到下次粮食丰收,就会发米给他们。
张文忠又让自己新收的不良帅萧玄,赶紧去调查一番。
而那些拦路抢劫的土匪就是李恪干的,现在正在营地仓库,拿着一个账本对账。
这个账本是审问那些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