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萧瑀的反击(1 / 2)

李世民又使出了自己刚刚对付长孙顺德的一招,先恐吓对方,等对方害怕了,再轻轻放下。

但是李恪不是长孙顺德,完全不怂。

李恪冷笑道:

“功臣?他算什么功臣?

他现在就是一个贪官污吏,仗着自己的功劳为所欲为。

你不敢惩罚他,就是怕别人说你忘恩负义。

你就是伪君子!”

李世民怒极反笑:

“好,好一个逆子。

你既然如此冥顽不灵,那就别怪朕不客气了。

来人,把蜀王李恪关入宗正寺,好好反省。”

宗正寺就是专门处理皇族事务的地方,以往也是宗正寺的官员教皇子礼仪。

侍卫们不敢违抗命令,上前就要押走李恪。

李恪挣扎着喊道:

“你就是昏君!你迟早会后悔的!”

李世民看着李恪被押走的背影,心中既愤怒又无奈。

他知道李恪性格倔强,但没想到他会如此大胆,竟敢这么辱骂自己。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陷入了沉思。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真的有不妥之处。

他也纳闷,是不是自己对李恪的教育存在问题。

怎么那么多孩子,唯独李恪这个逆子会这样,明明别的孩子都是知书达理,懂礼数,尊长辈的孩子。

而此时被关入宗正寺的李恪,心中也充满了愤怒和委屈。

他觉得自己没有错,是李世民不公平。

他决定在宗正寺里绝食抗议,以示自己的不满。

这场父子之间的冲突,让整个皇宫都笼罩在紧张的气氛之中。

大臣们也纷纷议论此事,有人认为李恪太过鲁莽,应该受到惩罚;

也有人认为李世民对长孙顺德的处理过于宽容,导致了李恪的不满。

这也导致了原本希望冷处理的李世民没办法把事情按下去,以萧瑀为首的大臣纷纷上书弹劾长孙顺德。

这事让李世民头疼不已,因为这件事可大可小。

往小了说,就偷东西,还是偷的珍珠粉,龙骨这些药材而已,在皇宫不是什么值钱的玩意儿。

往大了说,这是在皇宫偷东西,而且还是监守自盗,监督宫女的上官指使宫女偷盗。

所以萧瑀为首弹劾长孙顺德的大臣觉得,如果监督宫女的上官都会这么做。

那么爱兵如子的将军岂不是能带着兵造反?

那么替百姓断案的父母官们,岂不是能随便断案?

替陛下牧民的官员们,岂不是能反过来让百姓反对陛下?

要不说读书人的嘴厉害,一点事都能扯大旗,扯大义。

从汉末到贞观,朝廷政治是很混乱且扭曲的。

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多重身份。

文官比如李纲,周朝人,隋朝臣,唐朝师。

魏征,六次易主,每次都是和李世民作对。

武官比如尉迟敬德,先是打大唐,又跟着大唐打前东家。

可以这么说,朝廷里的官员可以先分为文官一派,武官一派。

然后他们当中再分成前隋旧臣,后唐新臣。

然后再分为李世民一派,李建成旧臣一派,李渊旧臣一派。

还有嫡庶出身之分,老牌世家和新崛起的贵族之分。

最后就是汉人和胡人之分。

所以当长孙顺德出事后,萧瑀这个前隋投降而来的一群人,就聚集起来弹劾长孙顺德这个建唐功臣。

光这样还不够,连御史大夫温彦博都参与其中,武将里面也出现很多人弹劾长孙顺德。

一时间都分不清大家都是出于什么目的。

但是闹得这么大,长孙顺德也不是没帮手。

长孙顺德找上了长孙无忌,他们都是一族的,长孙无忌没理由不帮忙。

而长孙家现在隐隐之间能称得上大唐除了李家外,第二大权贵家族。

文有长孙无忌这样的邢国公,掌管中书令。

武有长孙顺德这样的薛国公,掌管左骁卫。

皇后长孙无垢这样的皇后,外甥是太子。

侄子在大理寺,以及其他长孙家族的人担任的官职。

长孙家因为当初长孙无忌的父亲死后,长孙无忌的哥哥把长孙无忌兄妹赶出家族。

现在的长安长孙家族是以长孙无忌为开头,重新立起来的另一个长孙家。

所以长孙无忌很在乎长孙家的兴亡,只要再传下去两代,长孙无忌的这个长孙家族就会取代当初哥哥的那个长孙家,成为世家。

如今长孙家的重要成员长孙顺德被人弹劾,长孙无忌怎么会袖手旁观。

长孙无忌也上书为长孙顺德辩解。

奈何,长孙顺德自己作死,让萧瑀抓到机会。

当初萧瑀好好的中书令被莫名其妙的举报,然后成了长孙无忌来担任。

萧瑀怎么会放过这么好的报复机会?

萧瑀就是为了对付长孙无忌才这么拼命的咬住长孙顺德。

皇宫之中,气氛愈发紧张。

李世民一边看着左面一摞弹劾长孙顺德的奏书,右边一摞为长孙顺德求情的奏书。

最新小说: 红楼之江山多娇 娘子大婚选白月光,王爷我要君临天下 想架空我?朕乃天命大暴君 战国之燕歌 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 落魄秀才,开局自毁前程 北纬30°绝密事件簿[悬疑探险] 让你管封地,没让你治下人均暴富 打造最强边关 穿越原始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