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淡风清 > 历史军事 > 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 > 第189章 西原乡,刘家村

第189章 西原乡,刘家村(1 / 2)

朝会终于散了,这次的朝会真是越开越渗人,比直接在朝会打架还渗人。

李恪蜀王府那里也来了一大帮人。

带头老者见到李恪就跪地哭诉:

“蜀王殿下,你快救救我们吧!”

跟着来的几个人也纷纷跪地哀嚎。

李恪哪里见过这样的阵仗,赶紧上前搀扶:

“老人家,你这是怎么了?有话好好说嘛。”

老人姓白,是当初李世民封给李恪的食邑。

按理说,别人得到这些食邑和封地,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

李恪倒好,快半年了都不见踪影。

这半年都是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如今到了五月,正是春小麦种植的季节。

属于农忙的时候,最是缺水。

这个老人家地里没水,只因为他们村子是在另外两个村子后面。

以往有屯田郎管理,还算有序。

可是前不久魏征把这个屯田郎给弹劾罢官了,也就没人管了

既然没人管了,那岂不是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最后这个老人家只好带着后生,赶了两天的路才来到长安。

好在李恪现在名声不小,容易打听。

李恪也想起来了,当初的封地是:

长安城东北方,二百倾地,万年县,西原乡五百五十户食邑。

一半封赏人的时候,都是尽量把封地和食邑弄一起,好管理。

所以,这个西原乡的人口真好差不多,就被直接全部给了李恪。

但是距离长安,骑马都需要两天的时间,可想而知,也不是什么好地方。

一路上,李恪还在白姓老人哪里得知了更多的情况。

他们的西原乡,距离最近的河,渭水河挺远的,也相当于去长安要两天的路。

附近还没有任何水源,是西原乡的前两个村子,刘家村和王家村的祖先。

他们在三百年前,带着人自己挖了一条河沟,引水到这里。

后来,隋朝之后,就又在原本两个村子后面,又迁移来一个村子。

就是白姓老人的村子,叫姜云村。

这里面全是那些战死士兵的家人,隋文帝给这些人赏赐田地,并且搬迁到一起,希望更好的照顾。

这个村子羌族和汉族的混居,在全国各地都有这样的村子。

从南北朝时期,每个国家朝代都在有意的促使民族融合。

哪怕是李世民都有鲜卑人血统,这早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原本,这个姜云村只有二十户,但是人家的土地不用交税,还免徭役。

因为这本来就是隋文帝奖励给功臣的地,算是一种封地。

姜云村逐渐从二十户发展到三百户。

到了隋末乱世,李渊入主长安。

当时到处打仗,李渊在关中练兵,却没征召姜云村。

因为李渊是继承了隋朝的政治遗产,那么隋文帝曾经说过不用姜云村的人上战场。

李渊为了政治正确,也一样不用姜云村上战场。

但是西原乡有招兵指标,必须完成,那么姜云村的士兵人数就都是刘家村和王家村出。

后来天下太平了,但是刘家村和王家村出去的孩子们死了不少。

他们不去怪那些高高在上的贵族,用自己孩子的命换取他们的富贵荣华。

却怪姜云村这些和他们一样的老百姓,是他们不出人,才让两个村子的人顶替。

乞丐不会嫉妒皇帝金碧辉煌的宫殿,琳琅满目的藏宝阁。

唯独会嫉妒隔壁街的乞丐比自己多要了两块钱。

在两个村子看来,他们姜云村的人,不仅不用交税,还不用上战场。

明明都是老百姓,怎么就你们比我们过的好?

李世民登基之后,这两个村子一直和姜云村不对付。

以往都有发生抢水的事情,这水是前两个村子的祖先挖出来的。

你们姜云村想用?你们自己挖!

好在当时还有个屯田郎,能调和这些种地的矛盾。

但是今年没了屯田郎,那么矛盾直接爆发。

姜云村不是没想过抢水,人家刘邦还不是皇帝之前,不也带着村子里的人去抢水吗?

不过刘家村和王家村的人更多,不仅暴打了一顿姜云村的村民,甚至死了不少人。

最后无奈就只能向蜀王求救。

李恪带着蜀王府的护卫出发,两天后才到达封地。

李恪都蒙了,这哪里有什么乡?说是个镇才对。

甚至还有城墙,因为距离远,隐约间能看到门口还有站岗。

当离开快走到城门外,才看清楚,也不算什么城墙,最多就是两人高的土墙。

不像长安,城墙都是石砖堆砌,比这还高几倍。

城门也涌出一帮人,敲锣打鼓,喜气洋洋的迎接李恪。

带头一个老者身穿绸缎,笑着说:

“欢迎欢迎,欢迎蜀王殿下来刘家村。”

身后还跟着端茶的,端着脸盘的,拿洗脸布的。

“来来来,蜀王殿下一路辛苦了,先洗把脸。”

李恪都更懵了,怎么

最新小说: 红楼之江山多娇 娘子大婚选白月光,王爷我要君临天下 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 北纬30°绝密事件簿[悬疑探险] 打造最强边关 让你管封地,没让你治下人均暴富 穿越原始之魂 战国之燕歌 落魄秀才,开局自毁前程 想架空我?朕乃天命大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