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惫又焦虑。堂下,老将廉成、文臣朴顺桢和大臣金洪吉静静伫立,室内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扶余义慈率先打破沉默,声音沙哑:“诸位,如今这形势,想必不用本王多言。新罗、高丽先后折戟,咱们百济独木难支,再对抗下去,只有死路一条。本王思来想去,唯有向大唐皇帝投降,兴许还能保住百济的宗庙百姓。”
廉成一听,瞪大了眼睛,急切地上前一步:“大王,这万万不可啊!咱要是投降,将士们的血岂不是白流了?咱们还有几座坚城,十数万儿郎,拼上一拼,未必就毫无胜算。”
扶余义慈苦笑一声:“廉老将军,您的忠心与战意,本王明白。可您看看如今这局面,大唐太子手段凌厉,新罗、高丽的贵族们下场凄惨,咱们即便奋力一战,能撑多久?到头来,还不是城破人亡,百姓受苦。”
文臣朴顺桢微微颔首,轻声说道:“大王所言极是。当下,咱们已无回天之力,主动投降,向大唐皇帝表明忠心,或许还能求得几分怜悯。只是这投降之事,需谋划周全,不能莽撞行事。”
金洪吉也附和道:“朴大人说得对。大唐如今太子在外作为颇多,听闻大唐朝廷里也有不同声音。咱们此时向大唐皇帝投降,没准儿正合了某些人的心意,能让咱们少受些刁难。只是,该派谁去当这个使者,又拿什么表明咱们的诚意,还得细细斟酌。”
廉成虽心有不甘,但也知道大势已去,闷声问道:“大王,若真要投降,咱这几座城、这些兵,都拱手让人?还有咱的粮草辎重,全给出去?”
扶余义慈站起身,踱步缓缓说道:“这可不见得,大唐皇帝跟大唐太子中间的那点事,前往长安刺探情报的人也回来了。”
“有人暗中透露,太子在长安,本来就有谋反之意,而后一直鼓动东征,趁机探手兵权。”
“据说原本大唐太子手中也才五千兵马,是在攻打高丽辽东城的时候,趁机把其他大将的兵权吞并。”
“大唐皇帝担心发生内斗,这才一直退让。”
“如果我们向大唐皇帝投降,那么大唐太子,还能有理由来攻打我们吗?”
“想必大唐皇帝,也不会愿意大唐太子这般坐大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