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蹉跎岁月(1 / 2)

张主任希望季宇宁来翻译这本书,他倒是一点儿也不惊讶。

从今年2月份报到,他就知道因为高考准备仓促,在学校里很多系根本就没有合适的教材。

而且很多教材的质量特别差,据说前一段时间学校里面征询学生的意见,他们西语系的一个学生,直截了当的说某某教材就是垃圾,这学生就当着编这个教材的老师说的,这个老师当时满脸通红,还无言以对。

前世77级、78级、79级这三届学生是很牛的,原因就是这些学生是真正考进来的。

这三届学生很多人在学校里,就可以公开臧否老师,甚至联名让老师退下讲席。

季宇宁前世是见过很多当时的人在自己的文章中写过类似的故事。

那些年学校里招的学生是推荐入学,学生很差,同时,那些年进入学校的老师也有很多不行的,可以说也很差。

那些年,学生荒废了,那些年轻的老师们其实也荒废了。

季宇宁之所以不愿意上本科课程,其中也有这样的原因。像李老师他们那样的50年代就在学校当老师的,那些人的水平是没问题的,但60年代中期以后进学校的很多人,水平是真差。

“行,那张主任,我就试试。我写过英文小说,但翻译作品还是头一次。

到时候翻译完了,您再看看。”

他们这届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很多人都翻译过科技文章或者着作。

像那位川省的张老哥,就为相关部门翻译过几个学科的英文文章。

不过季宇宁要翻译,他是准备出版的。他是准备要拿翻译作品的稿酬的。

这个时候翻译作品的稿酬是每千字一块钱到5块钱,相比较于文学作品的每千字两块钱到7块钱要略少一些。

这本书他估计翻译完了也得20万左右,如果按翻译作品的最高稿酬算,那也差不多2000块钱呢。

而且他记得,明年的夏天,京城大学出版社就会恢复,到时候也可以拿到学校的出版社来出版,当然如果他翻译的比较快,其他出版社也未尝不可。

到时候他翻译的C语言,就会成为国内的第1本C语言的翻译着作。

也许这一世,从70年代末开始,国内所有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会拿着他这本翻译的书来进行学习。

11月22日,周三。

季宇宁下午回家的时候,收到了建军来的信。

这让他很是开心。

不过看完建军信里写的一些内容,他的心情一下子变得沉重起来。

“建军信里说的滇省的那些知青,真是可怜。”

季宇宁把信递给旁边的朱琳,说道。

“建国建军当年插队,就是把他们哥俩儿发配到了西南地区最西南的那个角。再往西南一点儿,就出了国了,那是滇省的一个地方。

那个地方太艰苦了,而且自然环境特别恶劣,很多亚热带热带地区应该物产丰富,但那个地方也真是见了鬼了,没什么可吃的。

当年,要不是我贺叔的老战友,把他们哥俩强行弄到部队,这哥俩儿弄不好都活不到今天。

唉,如果我爸妈去年没有恢复工作,我估计去年的高考我根本过不了,分数再高也没用,因为政审过不了。

今年的高考倒是宽松了,估计到时候我是能考上七八级的本科了。

那样我现在很有可能是刚刚夹着尾巴到大学报到才两个月。”

季宇宁情不自禁想起了前世有一部着名的知青小说。就是80年下半年发表的长篇小说《蹉跎岁月》。

那部小说应当是知青文学的代表作。

小说的作者姓叶,是沪上人,当时插队就是在黔省。

小说的背景也是写的黔省山区农村,是那里发生的故事。

这篇小说就是作者的成名作,小说最初连载于《收获》1980年第五、六两期。

登载之后,一时洛阳纸贵,《收获》第五期印了50万份,第六期加印至创纪录的110万份,就这样还不容易买到。

自1983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发行初版《蹉跎岁月》单行本以来,这本书不断再版,后来有了23个封面不同的版本存世。

季宇宁想起要抄这篇小说,一是他从去年那首歌《一直难忘的歌》里就提到蹉跎岁月,歌词中就有蹉跎岁月这个词。今年9月份《中.国青年》复刊号上,他那篇文章的标题里也出现了蹉跎岁月这个字眼儿。

除了这些原因,还有就是这篇小说的作者,这位叶作家前世可是出了名的抄袭者,当时这个人的抄袭还真是与众不同。

比如季宇宁写小说,这是网文,这是同人小说,这种文抄是在虚拟世界里。根本就不是真实的故事。而且小说中很多国名地名人名都按照网站的要求也做了修改。

而这位叶作家则是在真实世界里明张胆的抄。前世季宇宁见过被抄袭者起诉这位叶作家侵权的民事判决书。注意,是抄袭侵权,而不是改编权纠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当时这个叶作家是应邀到滇省下面的一个市里,为当地创作电视剧剧本,他到了当地以后,要求

最新小说: 校花难追?无所谓,她还有舍友 重生1977,娶了女儿国国王 谁说分手后不能暗恋前任 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替嫁王府后遇见疯批了 穿梭妖界卖蛋糕逆袭成首富 南风和金色麦草 反派求生攻略[穿书] 替声使者 守水库?我守的是时间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