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什么档次,跟我家哥哥一个榜单?
“恭喜路云杀青!”
接过吴惊亲自递过来的一束,路云在《战狼2里的戏份全部杀青了。
上一世张瀚海饰演的“卓亦凡”只有二十多分钟的戏份,据说断断续续拍了一个多月,最后成片不知道被剪了多少戏。
而路云现在断断续续拍了两个多月,不知道最终剪辑出来能有多少分钟。
本来吴惊打算电影全程拍摄三个月的,结果光开始的“非洲街枪战”和“工厂”就拍了三个月,甚至“工厂”的戏还没拍完,怎么也得再拍半个月。
而且后边还有“一镜到底”跳海斗海盗、沙滩踢球和码头交易的戏要拍,剧组还得转场到大连那边。
更后边还有一些非洲的实地剧情要拍。
这妥妥的时间和经费都超支,一个多亿根本就不够用,吴惊还得去拉赞助找投资。
不过这不用路云担心,他已经回到公司一边看着神舟十一号飞船的发射一边继续写论文了。
至于其他的杂事……
“我有上将刘春!”
让他挡着就行了。
唯一的问题就是偶尔能见到恼人的苍蝇。
从路云这挡掉的资源并没有浪费,而是都被曲云萧拿了,虽说他也进组了,但他可比路云忙多了,经常回来签个约、拍个广告什么的,双方能在公司见到。
不过曲云萧和他的经纪人可不感谢路云和刘春。
虽然刘春的说法是路云刚来公司,不接太多资源是为了专注学习和自我提升,但对面的看法却是他们能力不行,有实力的剧组根本看不上路云,所以就只能去那些没人看好的破剧组。
对此刘春虽然有些焦虑,但他知道这是娱乐圈常态,不够火的时候身边都是吊人,足够火之后身边全都是好人。
他跟路云的打赌都是输,那路云自己选的电影和综艺应该……能赢吧?
甚至为了让路云得戏能火,刘春不惜再次跟路云打赌,就赌《战狼2和《向往能不能火。
如果真火了,以后就都听路云的,路云让他往东,他绝不对往西!
至于路云自己,他对曲云萧和孙泽的挑衅更不在意。
他都要研究火箭去太空、去月球了,那俩货的层次太低,根本就不配跟他比。
而且路云最近就在干一件大事,也没空搭理他们。
上次的论文陈峰华很满意,叶建飞院士也觉得不错,就是没有引起院士太多的重视。
叶建飞毕竟是领导过多次航天大任务的老院士了,各种大场面也都见过一些,对于本科毕业生拥有超过博士的知识量并没什么太过惊奇的。
老院士那个年代能做出成绩的哪个不是超级天才,甚至有的人二十多岁就已经是大型科研任务的带头人了。
同样二十多岁的路云这还只是写了一篇很有建设性的论文,至于后期能不能搞出成绩,还需要多观察。
而路云的第二篇论文就打算搞一篇大的!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之后再过半个月就是长征五号火箭首飞了,那是国内有史以来最大的火箭,肩负着空间站建设、探月采样返回和火星探测等重大任务的发射工作。
不过长征五号火箭的问题也不小,首发的二级火箭氢氧发动机有问题,好在远征上面级推进器足够给力,硬生生把卫星推进了轨道,勉强算成功。
但是第二发问题就大了,起飞之后一级火箭的氢氧发动机问题导致推力瞬间大幅下降,致使火箭无法达到预定飞行速度与高度,最终火箭二级与卫星在西太平洋再入,发射任务失利。
因为这些问题,国内的重大航天任务都往后推迟了两年半。
其他任务以此类推延误的时间更长,影响是连锁式的。
路云知道长征五号发射失败两年后找到了哪些问题,并且通过结构设计优化的方式来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但他不可能精确的把问题点出来。
因为他可没参加过那两款氢氧发动机的研发工作,不应该知道那些东西,但他可以从总体技术方面说一说。
相对于国内已经研究透彻的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国内对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的了解就不太行了。
这其实也没办法,谁让国内科技发展晚,并且之前也没钱呢,外国的航天科技在冷战时进行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当时国内真的有大量吃不饱饭的人。
好在路云有“未来知识”,虽然不能明说,但可以结合国内氢氧机的总体发展水平旁敲侧击一下,只要懂行的人一看就能想到关键点。
比如说水不够甜,一般人可能会继续加,而懂行的人知道稍微加一点盐就可以更甜。不过这种专业性更强的论文比上次那种难写的多,路云要翻阅大量的航天技术资料。
好在这个过程中他的航空航天工程等级也在蹭蹭的涨经验,不亏。
因为这篇论文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写,所以长征五号首飞之前肯定是写不出来了,但绝对够长征五号研发团队在二飞之前解决问题。
但想要引起重视,甚至是直接让长征五号研发团队研究这篇论文,那就需要一位重要人物在中间牵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