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淡风清 > 历史军事 > 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 > 第142章 咱可以给你们提供武器

第142章 咱可以给你们提供武器(1 / 2)

涂节比义父胡惟庸还要先上位,自然是春风得意,仙乎仙乎。

他此次来告发胡惟庸,其实也并不是忘乎所以或者说职责使然,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看准了皇上有些厌恶胡惟庸了。

其实从朱元璋提拔他之后让他监视胡惟庸开始,他就知道,皇上对胡惟庸已经心存猜忌了。

而满朝上下都知道他涂节是胡惟庸曾经的心腹,此时不尽早与胡惟庸切割,恐怕以后就会被他拉下水啊。

所以,在收到皇上的任务以后,他明里暗里都在监视着胡惟庸。

这一次胡惟庸私自接待占城使臣的事情,可不算是小事,要知道对方虽是小国,但也是一国之使臣,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朝廷的规定,也触犯了皇上的权威,因为外交事务本应由皇上亲自掌控或授权处理。

胡惟庸的私自行动,显然是对皇权的挑战。

涂节知道皇上最忌恨别人擅权,于是便将这个“严重的外交事件”添油加醋说给了皇上。

然而……

朱元璋听罢并没有涂节预想中的大为震惊,又或者大动肝火,而是一言不发,眼睛直勾勾的盯着涂节看。

涂节心里直发毛,他以为皇上不相信他说的话,想了想又继续揭发道:

“皇上,臣说的千真万确,现在占城国的使臣就在胡惟庸在城东的别院里,您只要派人过去,就能见到。”

这一次,朱元璋终于缓缓开口道:“这样,你先带礼部和大理寺的人过去,把占城国的使臣接回大理寺。”

涂节还想等朱元璋继续说下去,但是朱元璋说到这就完了。

就这?

不过涂节已经不敢再说太多了。

“遵旨。”

涂节领旨后,连忙退下。

从宫里出来,涂节的还心里七上八下,因为他发现他完全猜不透皇上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来之前,他自以为已经摸透圣意,就是要对付胡惟庸,这才才鼓起勇气来到宫里告发胡惟庸,而且一开口就给胡惟庸扣大帽子。

可谁知皇上居然是这么冷淡的反应?

莫不是皇上已经知道了胡惟庸的举动?还是说他更信任胡惟庸,不相信我说的话呢?

涂节越想越头疼,越想越害怕,越想越觉得朱元璋这个皇帝就像一个无底黑洞,看他一眼就能把他吓得魂飞魄散。

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涂节还要去把皇上交代的任务完成了。

涂节带上礼部和大理寺的人去胡惟庸的别院,把占城国的使臣接回了大理寺,全程胡惟庸的眼神像是能杀了他一样。

胡惟庸接触占城使臣其实也算是一个意外。

占城使臣来到大明的京师后,本应由礼部和大理寺接待并上报的,但是这两个部门都没有人出面接待,稀里糊涂的找到中书省胡惟庸这里来了。

胡惟庸也就顺势接待了占城使臣。

他这么做当然有私心。

胡惟庸试图通过与外国使臣的接触,了解毗邻诸国的形势,以获取更多的政治资源和支持。

现在的他,对于宰相之位可以说已经魔怔了。

只要有一点点机会,他就不想放过。

不过,他也想好了辩解的理由,那就是把皮球踢给礼部和大理寺,是他们先不接待人家的,自己是被迫去接待,否则人家就要露宿街头了。

但是现在让他难受的是,皇上并没有找他问罪,而且还是涂节这家伙带着人过来把占城使臣接了过去。

这么一来,虽然没有问他的罪,但是这也让他连一个辩解的机会都没有,反倒是坐实了他私自接待使臣的罪名。

这罪名可不小啊。

可是他又不能主动去找皇上解释,这让他如坐针毡,如鲠在喉,难受至极。

都说皇上越来越高深莫测了,连跟在皇上身边最久的李善长都说,他现在已经完全看不透皇上了,此刻的胡惟庸总算是真真切切体会到了。

皇上似乎没做什么,但却给人一种尽在掌控的感觉,就像是猫玩老鼠一般,任你跑任你跳,都逃不出掌控,这种感觉实在是让胡惟庸背脊有些发凉……

……

占城国的使臣被接了回来,礼部和大理寺自然是以礼相待。

而占城国的使臣也带来了不少贡品,都是些当地的奇珍异宝,要献给大明的皇帝。

挑了一个良辰吉日,朱元璋设宴款待了占城国使臣。

占城国使臣也很恭敬,朝拜了大明皇帝皇后,并献上贡品,最后还表达了占城国国王的问候。

纵观各朝史书记载,华夏皇帝最得意最荣耀的一句话,大约就是“八方来贡 ,万国来朝”。即便是亡国之君,也喜欢在这方面大做文章。譬如隋朝亡国之君隋炀帝杨广,他在位时,“朝贡式贸易”搞得轰轰烈烈。每到大年正月,总要在都城洛阳大演百戏。

而到了大明,朝贡更是发展到了顶峰。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就迅即派出使者出使周边邻国,如:朝鲜、占城、安南等周边诸国,通知诸国明继元统,宣扬大明国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除了倭国一两个国家外,其他国家纷纷遣使进呈贺表以示臣

最新小说: 快穿后我成了别人的金手指 嫡姐抢亲,她转身嫁王爷夺江山 北齐不被骑 妖探 抗日:功德系统,打造一个合成旅 安史之乱:我成了太子李亨 明末暴君:从收服锦衣卫开始 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来了也不行 大唐十万里 重生野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