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农村的现状和麻疹疫苗研制成功
看着面前八个面带兴奋神情的师弟师妹们。
王孟德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交代道:“你们几个暂时先别声张,等过几天这事儿确定下来了,我再带你们一起进行研究。”
虽然鲁院长说过,要全力支持自己研究疫苗,但那只是口头上的承诺。
如果现在口无遮拦,出去乱说,被有心人知道了,从中使坏的话,就算鲁院长等人,最后依然坚持让自己做研究,那也有些恶心人。
“师兄,您放心,这事儿我们一定保密。”
几个人连忙保证道。
那严肃的模样,就差指天发誓了。
“嗯。”看到他们的态度,满意的点了点头,王孟德继续说道:“对了,黄师弟,你之前在学校里学的是西医,应该对操作试管和试剂这些非常了解吧。”
黄师弟,也就是黄四忠,戴着一副厚厚的眼睛,看长相,就属于那种研究人员的面相。
他在去年从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高等药学学府——华东药学院毕业。
作为西医学士的他,阴差阳错之下,刚毕业没多久,然后就被‘周院长’安排的工作人员选中,送到了中医研究院,成为蒲老的学生。
一开始他心里还有不少的情绪,等跟在王孟德身边学习了一段时间,又编写了《赤脚医生手册之后,才转变了想法。
现在他无比的庆幸,自己当时没有退出。
“师兄,我在华东药学院,摆弄了四年的试管和试剂,不夸张的说,闭着眼睛都能熟练的操作这些设备。”
黄四忠挺胸傲然的说道。
他因为是西医出身,来到中医研究院之后,在八个人里,是拖后腿的存在。
就算蒲老和王孟德照顾他,他自己也刻苦学习,每天回家都学到半夜,再加上其他几个人的帮助,但因为中医基础薄弱,很多地方还是理解不了。
这就导致他前几个月心里有些自卑。
没想到,这次居然有机会给其他几个师兄弟教学,这让他心情激动不已。
“好,这几天,就由伱带着大家,去试验室里提前熟悉这些设备和操作。”
王孟德吩咐道。
“是,师兄。”
晚上。
吃完晚饭,收拾完碗筷,一家人坐在客厅里。
盆炉子里的炭火烧的很旺,外边天寒地冻,屋子里却是很暖和。
王孟德拿了两个白面馒头,切成薄片,放在火炉边慢慢的烤着。
同时,他还放了两个白瓤的红薯一起烤着。
不一会儿,香味就飘散在屋子里。
馋的两个弟弟抓耳挠腮,一个劲的催促他,问他烤好了没有。
旁边,冉小梅面前放着鞋夹,正在纳鞋底,何胜男,拿着针线,在缝着一件小衣服。
前些天,王孟德给她候脉,觉得这一胎,大概率是一个闺女。
“孟德,明天是星期天,你要是没事,就回田各庄看看你爷爷奶奶,好些天没回去了”
冉小梅拿着针往头皮上蹭了蹭,然后吩咐道。
“嗯,妈,那我明天回去一趟。”
王孟德答应道。
自从农村建立起了公社和大食堂,现在大伯一家子都不在家里吃饭,他和王浩每个月的高脑油,自然也就不用分给爷爷奶奶家了。
再加上最近比较忙,就连着两三个月没有回去了。
正好现在麻疹疫情已经快要结束了,他现在也有空,回去看看现在农村的具体情况,好给以后该如何行事,有个提前准备。
第二天一大早。
吃完早饭,王孟德挎着一个包裹,裹着衣,头戴帽,脖子上还围着一个围脖,全副武装的出了门。
先骑车到了德胜门,然后等了一会儿,就坐上了开往沙河方向的公交车。
由于几个大型油田现在都还没被勘测发现,国内现在缺油很厉害,所以,这些公交车的顶上,都还顶着一个大大的煤气包。
要等到明年九月份,大庆油田勘探发现了第一个油田,才会逐渐的淘汰掉这些煤气公交车。
车辆缓缓的往前开去,等出了京城,到了郊区。
王孟德顺着窗户往外看去。
就见路两边的不远处,时不时的有土高炉耸立在那里,这些都是各个公社在几个月内建立起来的。
自从今年八月份大会上正式决定1958年钢产量比1957年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
一时间,大江南北,全国各地,都是人山人海,热火朝天,高炉林立。
一切都为‘钢铁元帅升帐’让路。
不论是工厂、部队、公社,还是机关、学校,就连外交这个部门,都办起了炼钢炉和炼铁厂。
不管是男女老少,也不分内行和外行,凡是人都成了钢铁工人,很多学校里的学生,也不上课了,都走进了高炉旁。
没有煤的地方,就砍树烧成炭,城里没有树木,就把家具和床板拿出来烧。
王孟德家的一个旧橱柜和一个床板,就被拉走去炼钢了。
没有铁矿石,就砸锅、砸鼎,把各家各户的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