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还真可能是李颜做了大部分工作。
人好歹也是正儿八经的“艺术家”。
于是,流水线智造项目组最终开会那天,大家都很沉默。
互相面面相觑,不愿意说明“没发现有啥能优化的”,一群人保持着奇怪的默契。
曹海斌屡次欲言又止,在吃光了桌面一小盘生后,还是发表了积极的言论:
“既然确实没什么好深入优化补充的,咱们直接启动实际生产测试,问题要在实践中找!”
众人皆表示赞同,眼睛突然又亮了起来。
测试发现问题,解决了,那才是硬道理嘛。
流水线智造项目的实际应用测试就这么如火如荼展开了。
曹海斌找李颜汇报进度并申请资金的时候,李颜还有些惊讶。
“你们还真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啊?呃……没有。”曹海斌听不太懂李颜这句话的意思。
“那怎么这么几天才来推进实际生产测试?”
才……来?
“李总,这个,就四天吧?从您说我们去优化到现在。”
“是啊,所以你们真找到什么问题了?这个我很好奇,说说。”
曹海斌终于反应过来,浑身一下就热了,“这个,没有,我们没找到什么好优化的。”
“那干嘛不早点开展测试?”
你说的要我们优化啊,肯定要努力找啦李总!
这话肯定是不敢说的,曹海斌只能挠挠侧脸。
“为了不打击你们积极性,我才说去优化补充一些东西的。如果觉得没问题,就趁早实践了。”李颜说道,“但凡你们有能耐优化,就不至于自己想不出什么东西来了。”
曹海斌吞了一下口水,“让您失望了李总。”
“没有,别说这个。”李颜手里翻着书,“这本来也是我的想法,最懂我要什么的人就是我自己。想法在传递过程中必然产生信息丢失,你们从零启动研究,思路对不上也正常。说到底,你们能把前期资料收集做好,我就很满意了。”
“那,我们还有启动生产测试的必要吗?”
“当然要啊,生产精度与成本的细致账单,你可得给我。”
“好的,那我马上启动。”“这些话也就是对你我会说说,你对下属该怎么表述,就自己琢磨吧。”
“好的。”
“争取年前搞出来一套可以演示的产品。”李颜说道,“等内部运转没问题了,直接邀请一些中型企业来座谈,提提流水线需求,完成第二阶段测试。”
曹海斌走出李颜办公室的时候,狠狠吸了口气,站在阳台呼了半天,闭目养神好半晌,又走到楼梯拐角处点了根烟。
刚好孙淼从楼梯经过,对着曹海斌露出一个神秘的微笑,小声说道:
“神罚。”
神经病啊。
“干什么去?”
“觐见。”
“……你能不能正常点?”
“保持敬畏,才能经得起神明凝视。”
疯了……
请...您....收藏6191书1吧六\\\九\\\书\\\吧!
曹海斌无语望苍天。
等这根烟抽完,他突然冒出一个神奇的想法:
“孙淼这样会不会才是对的?”
孙淼找到汪紫,预约一个跟李颜汇报的时间。
“孙总,跟您说过很多次了,李总强调过您去找他不需要在我这预约登记。”
“不行,我还是要了解一下,免得李总不在,那是亵渎。”
“孙总,您对李总会说这些话吗?”
“那肯定不会。”孙淼笑了,“我又不是傻子,我很正常。”
“……你在其他人面前也不这样吧?”
“只在咱们几个部长间,”孙淼露出智慧的眼神,“你们明明也有同感。”
“李总现在确实不在,他这几天应该都待在研究室。”汪紫说道,“不过他说有急事可以电联,你想跟他说啥?”
“那没必要。说说咱们在国际市场的数据。”
“这个我倒是不知道,成绩如何?”
孙淼抿嘴点头,“你能闻到铁锈味。”
“啊?”
“很快就会掀起一场,血雨腥风。”
汪紫手上记录的备忘录没忍住写下俩字:“中二。”
李颜时隔几天,又回到了放着光刻机的研究室。
这段时间没有持续输出的原因很简单——他已经完成所有零件的理解了。
在办公室一方面是公司事务需要定期处理,尤其推进流水线智造的工作;另一方面是他想暂时脱离光刻机存在的环境,在电脑上复现光刻机模型。
如果告诉曹海斌那些流水线智造的构建模型,是他在弄光刻机零件的时候顺手搞的,不知道能不能让自认免疫的曹工再次道心破碎。
结果非常乐观,甚至有些超出预期。
李颜不仅做到了在电脑上复现光刻机的运作,甚至对其中的不少零件进行了优化,合计减少了2851个零件。
相比起接近七万的零件数,这个数字倒是算不得什么。
但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