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阿父别打了,疼!
第75章
代国加税增兵的诏令一颁布下去,顿时民心一片沸腾。赵嘉认为,夺取云中郡是当前第一要务,先苦一苦百姓,等往后再弥补他们也不迟。
可这个自诩怀有仁心的代王,却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灾情的影响,让他顺利攻下了这些城池,但灾情的影响,也让这些百姓拿不出更多税赋,也出不起更多兵士了!
就在代国人心不稳之时,一则杀人诛心的讥讽民谣悄悄传遍了城中一一“赵为号,秦为笑,赵国人吃人,秦国送良药!赵为号,秦为笑,赵国硕鼠选选兮,秦国粥棚振振兮!赵为号,秦为笑,以为不信,视地之生毛!”(1)借着这首"以赵讽代"的民谣,无数被蒙在鼓里的代国百姓突然惊觉:同样是地动,秦国那边不但有医士有药材,还有赈灾的粥食和免税的厚待。而代王,不但无视他们的灾难和痛苦,还要加税征兵…简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人心就是这么现实,如果所有人都活得跟自己一样苦,那么,大伙再怎么样也能咬牙继续忍耐下去。
可世间诸事,最怕的就是对比。
同样是勤勤恳恳的贩夫走卒农人屠夫,谁不想过上更好的日子?当初他们欢天喜地放弃抵抗,迎接对方进城时,图的是赵嘉素有贤名,以为当了代国人,能过上比在赵国好些的日-.…一时间,逃往秦国边境的代国人络绎不绝。赵嘉察觉后,立刻命人封锁城门,不许百姓再随意出城。但春耕将至,百姓总要牵牛出城犁田。
为了防止他们牵着牛逃跑,赵嘉要求他们出入必须登记,又派了士卒到田间监督。
哪知没过多久,连负责监督的士卒都趁机跑去秦国了。损失了兵力的宗亲大臣们按捺不住了,纷纷站出来劝谏赵嘉不该意气用事。但在赵嘉看来,这些人,就如同当初想扶持自己当傀儡的魏王一样,他们在意的,只是他们的那点短浅利益,哪会管云中郡能不能落到代国手中。
反倒是出身贫寒、毫无根基、只能牢牢仰仗他的陈平,更值得信任一-陈平为了投靠他,已经跟唯一的至亲陈伯断绝了关系,忠心至此,早就与他荣辱与共了!
于是赵嘉听从了陈平的建议,在一位宗亲老臣再次义愤填膺劝谏他不要再胡乱折腾时,当场就命人把对方拖出去杀了。他如今手握收归的北地数郡县兵权,早就看不上扶持他登基的两三万兵力了,自然想趁机树立君威,震慑那帮自认为功高盖主的宗室旧臣。但这个无异于忘恩负义的举动,一下就激怒了那帮大臣,当夜,他们就合兵围攻代国王宫,想先下手为强杀了赵嘉。刚刚站稳脚跟的代国,就这么爆发了一场严重的内乱。当消息第一时间传回秦国,李世民在拍手大赞陈平妙计之时,还趁机添了一把火:
他派出探子,把代国内乱的消息传进了赵国龙台宫。一得知这个好消息,本就视赵嘉为眼中钉的赵王迁,这下哪还忍得住?他不顾百官的阻拦,执意下了一道急令:
从正在与秦军对战的河内、东阳两地赵军中,抽调出十万人赶往代国,即刻剿杀那帮乱臣贼子!
这样一来,秦军骤减十万压力,李牧立刻瞄准时机,带着先锋撕开了河内的一道口子,成功逼近了赵都邯郸。
而王翦也不遑多让,一鼓作气攻下了东阳外围数座城池,从另一个方向包抄了邯郸。
一时间,赵军在战场愈发有心无力,士卒们怨声载道。而几乎同一时间,因为粮道被秦国骑兵切断的燕国,也只能仓促从云中撤兵回到了大梁。
三个月后,那支终于扬眉吐气打了一场大胜仗,灭了代国、掳着赵嘉归来的赵军,刚走到邯郸城门外,就被秦军包围了。众人惊魂未定,抬眼望去一一
那个坐在秦军囚车里又哭又笑的,不是他们的赵王,又是哪个?秦王十六年四月,秦军攻破邯郸,生擒赵王,赵国亡。城破之日,被赵王关押在冷宫的废后芈修,趁乱逃出跑进太子寝宫,用“找秦国将军求情,带你去秦国当太子"的借口,抱着赵璟冲上城楼一跃而下,当场毙命。
也许,没有人知道。
当想逃跑的赵璟被她亲手推下去时,她对自己唯一的孩子说的最后一句话,不是安抚宽慰,而是“想当秦国的太子?你这畜生也配!”。当她像失去翅膀的蝴蝶一样凌乱飘零在空中时,脑中飞快闪过了很多画面,有父亲的脸,母亲的脸,芈息的脸,秦王的脸…最后一个画面,定格在了李世民那张纯真干净的小脸。那是一个多好的孩子啊!
“赵王真的疯了?"听闻芈修离世的消息后,已经哭过好几场的芈夫人,神色苍白斜靠在床头。
李世民紧紧握住母亲冰凉的手,试图用这个消息让她转移注意力,“是,他是亲眼看到赵璟摔下来的,听说.…”他猛地顿下话头,担心心地看了一眼芈夫人。果然,只见她眼圈一红,眼中又溢满了泪水。李世民含泪叹了一口气,心情也无比沉重。听说,赵璟掉下来时流了一地的血,脑浆都摔出来了,当时,赵王正被关在囚车里示众。
而他最宠爱的太子,刚好就摔死在了他的囚车旁,带来的冲击可想而知。可他的姨母、母亲的长姊,也是从城楼上这么摔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