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结交朋友邀来同聚,到底是如何耐住寂寞的?
“汪汪汪!”一只小狗从黑黢黢的宫墙角窜出来,冲着箸乐狂吠。
它虽呲着牙,但因为身量小,看着没有什么威胁,反而可爱。
箸乐伸手阻止它的靠近,柔声道,“小狗,我将你的主人放下就离开”
他推开主寝殿的门,光线照进门窗紧闭的幽室。
定睛一看,箸乐差点没拿稳手中的卷轴。
这寝殿一眼望得到头,四周的高墙上挂满了或大或小的画像。
各种神态,各种姿势,或轻笑,或哀愁,或斜倚,或拈花,无一例外全都是阿怜——
穿着华丽人间服饰,头戴珠钗的阿怜。
“苍梧上仙竟然……”
两百年的时间,够苍梧画下许多这样的画像。
在凡间时,吴国的宫殿里已有许多阿怜的画像。
不过后来人间战乱,那些画像多数被闯入皇宫的乱兵掠走,散落寻常百姓家。
吴王庚死后飞升成仙,便有机会找到阿怜的转世。
他想,这应是天道对他的眷顾。
起初作画时,他满心欢喜,以为很快就能与阿怜重逢,再续前缘。
然而随着时间流逝,寝殿墙上的画越挂越多,他不得不越画越小。
再后来,一室寂静中,他睹画思人,内心越发孤独。
一次外出,他遇见只落水的小狗,便将它带了回来,给它住处。
他仍旧每日作画,靠着期盼度日如年,捡来的小狗逐渐恢复活力,常在院中扑蝶,聊以为伴。
直至他心中焦躁越演愈烈,再也忍不住,将丹青仙子掳回宫,让她在他的眼皮子底下用浮光镜寻找阿怜。
一日找不到,便一日不放她离开。
然后他便看见,活生生的阿怜出现在他的宫殿门口,恍如置身梦境。
原来阿怜竟转世成了仙,怪不得丹青找不到她。
两百年前城楼死别,两百年后仙界重逢。
从今以后,他再也不想与她分开。
……
玄霜神殿。
长长的书案上,一张青色镶边的卷轴被镇纸压住。
神殿的主人正凝神看着卷轴里的画面。
穿着蓝白色交领道服的女童对刚从榻上爬起来的阿怜道,“阿怜!愣着干嘛,快穿衣服,早课要迟到了!”
她们都是这座神观收养的孤儿,在乱世之中,这样的出身已算幸运。
生逢乱世,稍有不慎就会失去性命。
因肉身困苦不堪,世间求神拜佛之风盛行。
百姓们信仰仙界的神灵,以图获取庇佑。
阿怜虽是孤儿,却在这座规模宏大的神观中安稳长大。
这座神观位于灵国都城最高的山上,名为神龙观,乃灵国大祭司受梦感召所建。
据说,她踏遍灵国疆土,于一大泽旁,梦见雪白的巨龙破水而出。
而后,大祭司游历古大夏国故土,拜访先老遗民,为传说中的神龙修撰典籍,散播信仰。
这些阿怜背得烂熟,谁让她从小听着这些长大呢。
祭司说,神龙的真迹曾在灵国显现过,护灵国免于灭亡。
阿怜心里不甚相信,她总觉得,这些信仰不过是凡人心中的自我慰藉罢了。
她生在神观,自然不会把这想法说与旁人听。
不过,她觉得同伴们心中应该也是类似的想法。
祭司还说,心不诚的人会受到神的惩戒。
初初听闻时,少女阿怜还是有些恐慌的,可随着时间的流逝,无事发生,她心里的恐惧逐渐淡去,有时朝拜诵经还会开开小差。
早课集体诵经祈福;
午课由祭司们讲解神龙的来历和在凡间遗留的神迹;
晚课虔诚祷告,将信仰上达天听。
每日如此,一层不变。她怎么能不开小差呢。
不过,经过这么多年的熏陶,要是有人问她,‘这神观为何而建?’,‘拜的是哪位神?’,她都能倒背如流。
十六岁对阿怜来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
这年灵国与篸国交战,雪上加霜的是,一场不知名的瘟疫在灵国中部爆发,迅速蔓延。
尽管灵国都城对进出百姓严格控制,到后来紧闭城门只出不进,还是没能阻止瘟疫进入城内。
都城划归了一角,设为疫棚,用来安置染了瘟疫的病人。
阿怜随着年长的祭司前往疫棚送药和吃食。
尽管白纱覆面,她还是敏锐地闻到弥漫的腐臭味。
染了瘟疫的病人们皮肤腐坏,眼眶发黑,躺在地上无力地呻吟着。
虽在乱世长大,但因为身在都城神观,往日她只听说过战场上的惨状,尽管做好了准备,如今这样的场面,还是远远超出了她的预期。
她既害怕又同情,忍下泪意,战战兢兢地在过道来回穿梭,将熬好的药和食物送到每个病人身旁。
第一次,她在心中许愿,希望神龙保佑,让灵国的瘟疫退却,让百姓重获新生。
可神龙没有听到她的祈愿。
更加不幸地是,阿怜染上了瘟疫。
回到神观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