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都吃的上饭。可是如今的大唐已经积弊太多,要想动刀子,便是牵一发动全身。”随后李世民就将他对世家和朝堂的想法和袁晁一一说了起来,说若是以后没了世家钳制,大家都通过才华科举入仕。哪怕上位者是个无能的皇帝,百姓照样能过得还不错,不至于像现在这样被一层层的鱼肉。
袁晁一开始听得一头雾水,因为寒门世家、权力平衡这些早已超出了他一个升斗草民能理解的范畴。
可是越听,他心中那团火就燃烧得越旺,直到全身血液都在随着李世民的话沸腾。
他仿佛置身在茫茫黑暗中,此时却忽然有一丝光亮照进来,给他指明了前路的方向。
李世民此时站起身,双手负于身后,临风而立中,颇显俊朗锋锐之姿,他说道:
“我不杀你,也不想杀你。我会把此事当做普通山匪作乱汇报于朝廷。”“为什么?”
“因为或许未来,我需要你帮我做一件事,一件别的公卿大夫永远都不敢做的事。
你敢吗?”
听到这里,袁晁喝了口酒,擦掉嘴角的酒液,笑得很是肆意:“我都造反了,还有什么不敢的!左右不过一死罢了!”“好!我想让你去杀世家的人,杀那些五姓七望、数百年来高高在上的世家头领!
你不是想让他们恐惧吗?那就让天下世家都好好看看!”“好,就让这些世家门阀都好好看看,他们是怎样被我们这些贱民踩在脚下!被我们拉下神坛的!”
袁晁也很想知道,平日里这些高高在上的权贵,当被他一个庶民踩在脚下、割掉头颅的时候,会不会也像那些被他们折磨的百姓一样痛哭,会不会害怕求饶?
至于燕王?
他不知道燕王最终在谋划什么,也想不透。他一介百姓,参不透这些朝堂上的门门道道。
但是眼前的这个人,却给他一种,好似什么难事在他面前都会轻轻松松被解决掉的感觉。
“如果未来治理大唐、治理天下的都是像您这种人,那我怕是死也能含笑了。”
临走前,袁晁认真地对李世民如此说道。
李世民听完不语,站在山头上看着他离去,一人在风中伫立了许久。重生之后,其实他也时而感到茫然。除掉安史、打赢胜仗,于他而言不过是小事。
但未来治理天下,是否又会重蹈那大唐结局的覆辙?是否又会出现另一个黄巢杀入长安,踏尽公卿骨?
【二凤大大啊,不要把什么责任都往自己身上背,什么锅都往自己身上扣!你以前是不是被属下 PUA 出心理阴影了?天天习惯背锅了?有些事情就是没法阻止的!是历史的自然规律!】【笑死,头一次见到下属们能把老板骂到主动扛黑锅的。二凤这个老板责任感简直不要太强!百年后的黑锅都要背!】【王朝初期打土豪分田地,大家重新划分资产土地,百姓都能过上点好日子;
等到王朝中期,土地权利开始集中,世家门阀权贵占据大量土地,百姓开始民不聊生;
王朝末年,昏庸之主当政,君权旁落,内忧外患,百姓纷纷起义造反,最终就会进入下一个重新打士豪分田地、清算上一朝代遗产的时候。每个朝代都终究会走向灭亡,只不过有的朝代存续时间短垮的快,二世而亡,有的是延续几百年的大朝代,大唐已经相当不错了!】“周期律…这么说我似乎应该高兴了?”
李世民仿佛从另一个视角在俯瞰历史长河。很快,他心中阴霾一扫而空,只觉豁然开朗:
“那朕就努力让大唐盛世延续得更久一点吧,三百年还不够,要五百年、八百年!
朕要大唐成为华夏最长久璀璨的那颗星!”持续的时间越久,乱世到来的便越晚,百姓便能多过几百年安稳日子,这便是他能尽力做到的最好了。
想通之后,李世民心情好了许多,于是继续回到江陵城外,天天看现代人给他播报造船进度。
终于,船造好可以下水之际,监军的太监程元振实在忍不住了,屡次催李世民进攻江陵,拿下永王。
“燕王迟迟不动手,莫不是存了与永王同样反叛之心?”太监程元振是李辅国的人,李辅国与鱼朝恩十分不对付。听闻鱼朝恩可能和燕王走得有些近,李辅国存了疑心,便让自己的心腹程元振前来探探虚实。李世民自然明白程元振的小心思,正好他也烦透了这些监军的太监,于是“核善"地冲他笑道:
“好啊,那本王这就和你一同上马迎战,将那永王叛军悉数斩杀。公公,一起走吧!”
“唉,我又不打仗,我是来监军的,又不是来上战场的!燕王你干什么?”那粉面公公还在说着,就已经被李世民提着衣领扔到了一匹高大战马上,随后一拍马屁股,那马一溜烟就跑出去好远。李世民很快也骑马追上,号令军队跟随,准备直接攻进江陵城。此时在马背上颠得要吐的程元振,在马蹄扬起的尘土中惊慌失措地喊道:“燕王,你这是什么意思?快让我下马,放我下去!”“公公不是怀疑本王谋逆吗?那本王带着你亲自斩杀永王,免得到时候父皇不信我。”
程元振想要将马停住,然而李世民顺手牵住他的缰绳,随后一打马,马跑得越来越快,只把他颠得连话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