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过了,这就过了?”孙奶奶也有些意外,她也算是这片的消息王了,走门串户的消息多,只是没想到那么快。
“那感情好,”她说着把文馨从时春晓身上给抱过来,年轻一辈有正事,可耽误不得,“那你快去,孩子就放我这里,你就放一百个心吧!”
刚刚还有点嫌弃呢,现在孙奶奶笑得嘴都快咧开花了。
时春晓也知道原主之前所作所为,人心中的成见一旦形成,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扭转了的。
还得她自己行得正站得直,一天天努力,把大家都印象给改了来。
“孙奶奶,您真是我们家的福星,这工作也是托了您的福找到的。”
谁人不爱听好话?
孙奶奶听春晓那么一说,脸上的皱纹都笑得深了些。
摆摆手说还是她自己的造化,心里却也美得很。
“债我们肯定是要还的,我有钱了就立刻给你们还回去。”
“那不用,你脚踏实地干活,奶奶看着欢喜,”孙奶奶反而安慰起她来了,“你快去,医院人多,去晚了可是要排队的。”
“这是给文馨做的早餐,时间仓促,蒸了些鸡蛋和番薯,孙奶奶,你们也吃些。”时春晓放下就走了。
她没吃早饭,抽血得空腹才行,检查倒也快,时春晓原以为要好几个小时,没想到一个小时就搞定了。
只是结果还得再等等,3个工作日后领取。
社区医院的工作人员都是这附近的居民,还蛮多人认识她的,只是都叫她是丫头,基本是父辈那一代的。
大家和她打招呼,她一个个认过来,也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拼凑出了原主一家的样子。
他们家的筒子楼就是就是年代单位分房时分的,以前这片,基本都是纺织厂职工住的。
后来市场化了,大家各奔东西讨前程,沿海地区开放得快,他们这个小镇,也有蛮多人赶着时代的春风,做点小本生意,赚信息差的钱。
日子过得平静且祥和,大家没想大富大贵,守着祖辈留下的这片土地,脚踏实地,最是舒坦。
她爸妈是纺织厂的双职工,分到的房子也不赖,夫妻俩待人和善,人缘不错,育有她哥哥和她两个孩子,哥哥比她大了快十岁,她也是超生了,父母俩顶着压力,就想要个贴心的小棉袄。
所幸梦想成真,就是她自打出生,就成了家里的团宠,哥哥还大了她不少,从小被教育的也是凡事要让着妹妹,父母疼她疼得和眼珠子似的,终于把这么一个娃给养歪了。
时春晓也没把这当一回事了,说什么无用,还是行动起来有用。
所以社区的叔叔阿姨问她要做什么时,她也大大方方把自己聘上幼儿园的厨师的事情说了出去。
哪家没个孩子正在上幼儿园?就是家里没有,亲戚朋友家也有。
一时间,大家都愿意给她开绿灯,赶紧把事情给办妥了才是。
还不忘给她吐槽之前蓝天幼儿园的厨师是多么靠谱。
“春晓,你是不知道,他做的那个东西唷,那一团团浆糊似的,好意思管那叫粥?呸,送我都不要。”
“可不是?不好吃就算了,关键是也不干净啊,那不是有学校开放日吗?我去食堂看了看,那厨师抹了桌面,转头就拿那抹布去擦盘子。”
她这话一说旁边的人脸色煞白,显然是不知道还有这回事,隔夜饭都要吐出来了。
“这怎么好意思的?哎,可算是走了,就说咱南方人的胃,一家人吃一家饭,偶尔吃吃他们北方口味可以,天天吃,别说孩子,咱们大人也吃不消啊,饮食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嘛!”
这句话一说,大家都是认同。
“春晓,你能行吗?我们以后可就都指望你了。”
“别说,春晓她妈做饭还挺好吃,以前包粿拿来我们家,可好吃呢!”
时春晓只是笑笑,没搭话,不过这闹哄哄的气氛,她挺喜欢的,叫她想起了之前在酒楼后厨,大家每天上班说说笑笑,一点也不觉得累。
最开心的是,这健康证的办理居然是免费的,国家现在鼓励大家从事餐饮行业,有专项补贴。
时春晓摸了摸口袋,又省下了一笔钱,突然就觉得中午加餐也无所谓。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她走时大家也还在讨论她的事情,时不时听到“她可以吗?”,“不是十指不沾阳春水?”,“希望这回有个好厨师”云云的话语,时春晓只做听不到。
以后还要更努力做饭才行啊!
——
文馨迷迷糊糊睡到了快9点,醒来一看,不是她的房间。
有个小女孩一边吃番薯一边瞧着她。
“万乐姐姐。”
她认得,以前姑姑也经常把她放孙奶奶家里“寄存”。
她揉揉眼睛,赶紧坐了起来,眼泪看见就要掉下来了。
姑姑又把她放孙奶奶这“寄存”了?姑姑是不是又不要她了?
她噔噔噔地就要从床上爬下来。
被孙万乐给拉住了胳膊。
“跑什么呢?你姑姑不在。”
没想到她这句话说完,时文馨哭得更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