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的时间,刘海洋跟着周旭东东奔西走,对鲲龙的每一个环节都无比认真,所有的一切进展得无比顺利。
鲲龙顺利使用了国产的涡桨发动机,发动机进一步提升性能参数,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在这个过程中,发动机的制造改良技术,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鲲龙的起落架,同样取得了技术性的进展突破,液压传感器以及信号传输系统,完全自主化生产,更为可喜可贺的是,鲲龙的钢结构,完全达到了飞机起落架,所需要的要求。
飞机的起落架要求钢的强度抗裂性,以及稳定性等等特别高,之前生产起落架的钢铁厂,因为炼钢的精度,达不到各种指标,差距还不小。
三年的时间不断攻坚克难,一小步一小步地向前走,步步为营,终于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
冶金钢铁制造技术突飞猛进,这都是鲲龙带来的连锁效应,最初的修正常数,在确定鲲龙的详细设计图纸的时候,并没有产生太大的作用,这也是刘海洋始料未及的,也充分证明了实验室数据和现实生产制造,完全不是两个概念。
刘海洋作为鲲龙总设计师周旭东的工作助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周旭东有意无意地把一些非常重要的工作,交给刘海洋。
刘海洋完成得非常好,三年期间周旭东有一次劳累过度,晕倒在车间,被刘海洋和王少鹏急忙送到了医院,在医院休息调养半个月之久,那一段时间,几乎都是刘海洋,在主持所有工作。
周旭东对刘海洋的工作无比满意,像刘海洋这样的年轻人,绝对不应该留在荆门的研究所,应该去更远更高的地方,这样的人才,要为航空工业建设,出力才行。
刘海洋还要去上海出差,这一次任务非常重,将迎来鲲龙从设计研发到现在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次实验,也是第一个实验。
都说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对这个实验,刘海洋颇为重视,同时也是他的薄弱环节。
出差之前,刘海洋特意花了一周时间,学习这方面相关的专业知识,周旭东生病住院之后,身体时好时坏,很多工作,都是刘海洋在扛大旗,王少鹏也成为刘海洋得力的助手。
研究所甚至有这样的小传闻,说刘海洋是周旭东的工作助理,王少鹏是刘海洋的工作助理。
刘海洋对这句话并不赞同,他跟王少鹏更多的是师兄弟关系。
鲲龙AG600汽水布局通过资格审查,这也就意味着,鲲龙这个大家伙,越来越有样子了。
紧接着是鲲龙机头机翼的静力实验,这是第一个大型研究实验。
“去上海出差,还是你陪着我去吧,我对这方面,了解得不专业。”刘海洋对王少鹏说。
王少鹏却不想跟刘海洋,一起去上海,因为冯雪敏。
“你自己去吧,那我跟你去也挺麻烦,现在你也不用去见郭子铭,再说了,你跟冯雪敏有那么多话说,我在中间,像是电灯泡,多没劲呀。”王少鹏才不想去呢。
再说这个飞机的全身静力实验,严格意义上来讲,他们去更多的是观摩。
飞机机翼的生产厂家,会按照额定的飞机承受力度一定的倍数进行实验,用于检测飞机的特殊情况下,机翼不会折断。
飞机机翼的生产制造厂家,早就已经对这次,实验精心准备了,再怎么说,也是鲲龙第一次正规的实验,容不得半点马虎。
王少鹏最近了解到,冯雪敏的心情不太好,因为航电系统研发,出现了巨大的障碍,系统延迟特别大,当然这只是模拟飞机,飞行过程并不是实际飞机操作,不过在模拟过程中都出现了这么多的系统误差和信号传输障碍错误甚至是乱码,如果真的在飞行,恐怕早就发生非常严重的事故了。
冯雪敏焦头烂额压力特别大,王少鹏也不想去找这个麻烦。
“冯雪敏最近航电系统,研发很不顺利,你去啦可要好好表现,要不然冯雪敏又是一阵狂轰滥炸的乱说。”王少鹏看了眼刘海洋,“每次出差,我都跟你去,这也不太好,这次让我办公室小赵跟你一起去吧,出差也应该雨露均沾是不是?”
王少鹏除了真的不想跟刘海洋去上海出差,见冯雪敏以外,还有关键的原因是,他最近身体也不是特别好,有的时候感觉头晕,也不想出差。
出差作息时间不规律,睡觉也睡不踏实,特别容易累。
王少鹏是从陈薇那里得到冯雪敏准确的消息,三年来陈薇跟王少鹏一直有联系。
陈薇没有答应过怎么样的求婚,还一直跟刘海洋不明不白。
刘海洋对,陈薇根本不理不采,陈薇一厢情愿就是不放弃。
郭子铭则是对陈薇,发起了猛烈的攻势,还发誓如果不娶了陈薇当妻子,郭子铭这辈子也不结婚了。
陈薇没有办法,直接联系刘海洋,完全就通过王少鹏,王少鹏夹在中间也没办法,他拒绝不了陈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