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柄烟袋锅,清朝时候的老古董,黄铜的烟斗,烟嘴竟然是翡翠的,碧绿通透,他捏了切得细细的烟丝装到烟斗里,点燃,眯着眼睛吸了一口,赞道:“这烟不软不硬,正合我口味,有心了。”
苏慢说:“这烟叶好,采摘的也正是时候,我是反复晾晒、发酵、晾晒、发酵,好几次之后才晒成这样儿。”
铁锁大伯面前是氤氲的烟雾,眯眼打量他们四个:“你们来是想跟我学制炭手艺吧?”
本来想迂回着达到目的,既然铁锁大伯都这么说了,苏慢也就直说:“是,我们住的旧庙在风口上,就北面一处有遮挡,其它三面都没遮挡,冬天肯定冷,我们需要不少炭。”
“看在这烟叶的份上,我就破例教你们。”铁锁大伯吐出几个烟圈,吸
完一斗烟,把烟斗在石头上磕几下,又装上满满的烟丝,压实后慢悠悠地说。
苏慢没想到能够这么顺利,大概一方面是烟叶的作用,另外一方面估计是铁锁大伯看他们几个没什么依靠。她对俩兄弟说:“跟大伯好好学。”
之后她跟铁锁大伯保证:“我们绝对不往外传,制了炭也不会往外卖,就留着自己用。”
过了烟瘾之后,铁锁大伯就用自己的炭窑做示范,讲解炭窑和烟囱怎么做,如何生火,合适关火,何时往外取碳。俩兄弟本来就对大致流程有个了解,经他这么一点拨,弄懂了全部关键点。
铁锁大伯从自家柴棚里拿出几个大块木头,说:“这选木头也有讲究,需要选用坚硬的木头,制出来的炭才好烧。你看我这个木头,悬崖下捡的,比别的木头硬的多,用来制炭特别好。我看悬崖上还长了不少,改天准备去采挖一些。”
边说,边把斧子扬得老高,准备去劈木头:“这木头很难劈呢!”
苏向东走上前接过斧头:“大伯,我帮你劈柴。”
苏慢打量着那几块木头,长在悬崖上,虽然是灰白色,但是有各种各样的纹理,不就是崖柏吗?
铁锁大伯呀,你千万别去采挖,知不知道在后世采挖活着的崖柏是犯法的,好在现在没这个讲究,而且这木头可贵着呢,用来制炭不是大材小用了吗。
她赶紧喊:“苏向东,别劈了。”
说完对铁锁大伯说:“这几块木头能不能给我,我家正缺树墩做凳子,我看这几块木头合适。”
作者有话要说:文中苏慢背诵的引用部分摘自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