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其他的古曲呢?还有,有人认为,打谱,虽说是一种古乐考古工作,旨在复活古谱的音乐原貌,但由于古琴减字谱节奏记录的粗疏,再加之并不直接记录乐音,只是记载了弦位和指法,其节奏又有较大的伸缩余地,因而会导致抚琴之人对原谱作肆意的处理和不正确的理解。”
“哈哈哈…看来你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老夫认为,一般的打谱者以为,打谱首先要熟悉琴曲的一般规律和演奏技法,揣摩其中的曲情,再竭力展现原曲的本来面貌,其实不然!老夫以为,作为一个高级的打谱者,应该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先弄清古谱的历史本源。因为迄今为止,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古琴曲虽有数千首,但用文字谱方式记录的古琴曲,事实上,至今只剩下两首,一首为《碣石调.幽兰》,另一首就是《蔡氏五弄》中的《幽居》。前者,有文字谱的古本实物,现收藏在小日本的正仓院,而另一首《幽兰》古琴曲,凡是对古琴曲有研究的人应该清楚,以文字谱方式记录下来的《蔡氏五弄》之一的《幽居》,到了隋朝就已缺失了,后代传世的,基本上都是减字谱。
这里,老夫想啰嗦几句。所谓的《蔡氏五弄》,很多人都知道,为东汉蔡邕所作,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五弄,在隋末唐初之后,只有《游春》《绿水》《幽居》这三弄流传了下来,而《坐愁》《秋思》这两弄,则完完全全遗失了,连个减字谱都没有。再发展到近现代,有人经研究发现,这流传下来的所谓三弄,其中的《游春》和《绿水》这两曲,极有可能不是由《蔡氏五弄》的文字谱改成的减字谱,而是唐代之前某琴曲中的两个乐段而已,因此,导致这两弄古谱的真实性,现在也严重存疑。唯剩下《幽居》一弄,是真实可靠、毋庸置疑的,因为有可靠的年代记载和明确的琴曲传人佐证。这个传人,姓丘名明,为南朝梁代人士,如果老夫没有记错的的话,这位大师活了98岁,但可惜的是,他死后,《幽居》的文字谱,也不见了踪迹。哈哈哈…没想到的是,若干年后,竟然有一位明代的琴师对该曲进行了模仿重谱,这才得以传至今日,真是功德无量啊!哈哈哈…你们今天带来的虽然并不是原谱,而且只是个中片段,但老夫能得以一见,也算是三生有幸了!”
“模仿?”
“哈哈哈…古代之人,经常会以某古人的名义,对某词曲重新谱曲,然后将新谱的琴曲的成谱年代,有意向上推几百上千年。”
“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傍名牌?”
“哈哈哈…有这层意思,不过,在古代,乐曲界一直盛行这种托古之风”。老者说罢,便神情飞扬地抚琴起来,口中轻声吟唱到:
苔衣生&bp;花露滴
月入西林荡东壁
扣商占角两三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