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只要追随盖里斯的脚步,就可能拿到通过天国的门票。
而这也解释了很多人心中的困惑:为什么一群农民,可以接二连三的打败艾萨克的军队;反倒是“元老”贵族那些大人物,在反抗艾萨克的时候,被轻松屠杀。
但如果说那些胜利,都是奇迹的一部分,就很好理解了。
毕竟,大家都晓得这个世界是万军耶和华所创的,作为万军之主的子嗣,能打赢所有战争自然是理所当然。
经过两百多神父的宣讲,加上十三名主教,与那些执事们绘声绘色的还原出“议会厅”中的场景,替盖里斯作证。
一股宗教狂热刮遍了全岛,原本就在反抗艾萨克的各路豪杰,加上虔诚的信众们。
在神父与主教们的组织下,更是上演了一出14路诸侯大军齐聚的场面。
足足近三万人,抛下了自己手中的活计,顺从神父的号召,加入了这么一次“朝圣”或者说“十字军”。
这一次的“十字军”不再是有罗马教宗宣布,而是来自耶路撒冷的圣者:盖里斯。
当然也同样不是东征、而是向西、向着艾萨克的宫殿进发。
不过,同灾难性的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不同。
这一次的三万人“十字军”是分成了两百多支小队伍,每支队伍由一名神父带领,各自只有一百五十来人。
再加上执事群体对神父司铎的服从,可以作为小队长存在,还有法兰克人老兵充当顾问,因此组织起来的效果,其实挺不错。
加上塞浦路斯岛东西距离最多220公里,大多数人,来回行军距离不超过200公里,自带7日份的干粮,就能解决吃饭问题。
因此,盖里斯对这件事乐见其成。
……
人一过万、人山人海。
在这片广袤的沿海平原上,集结出了塞浦路斯岛从未有过的大军。
这些人中,大多数都是身着简朴服饰的农民,他们的面庞晒得黝黑,双手满是老茧。
市民们的服装相对较少,但携带武器的反倒更多。
极少数的贵族,显得与众不同,他们装备精良,身骑骏马,似乎在这片人潮中格外显眼。
当然、希腊人贵族没有法兰克人贵族那种尚武精神,因此全都是样子货罢了。
虽然这三万人里的大多数,都没有携带任何像样的武器,但仅仅是他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就已经如同海洋一般了。
解放阵线的那些士兵们,于外层巡逻、不断警戒任何可疑的潜在敌人。
但在塞浦路斯岛上,没有人,没有任何人,敢于发动袭击。
那些艾萨克的突厥人雇佣兵,经历过于盖里斯的战争后,已经被吓破胆了。
他们无法理解火炮、也无法理解盖里斯,他们这些人在这些日子里,惶惶不可终日、不断的将自己的恐惧,散播出去,传递给未曾参战的同族。
可以说,突厥人们已经放弃艾萨克了,他们所想的就只有赶紧开润。
不想在这座孤岛上,再多待上哪怕一天。
尘土在众人的行进中被扬起,阳光穿透稀疏的树影洒在地面,海风夹杂着咸湿的气息,一如这些人不拘一格的脚步。
远方的宫殿、站在城堡上的卫兵们,仅仅是看到这支“圣战”大军的规模,就已经双腿颤动。
这是一支宽有近百米,前后绵延了数百步距离的散漫大军。
确实、他们是乌合之众。
可乌合之众的数量堆积到这个规模后,城堡墙上卫兵们,已经是生不起任何的反抗之心了。
这是塞浦路斯岛上,从未集结出来过的大军!
百倍于城堡中的守军!
是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孙子兵法·谋攻篇
这段话的意思是两倍于敌就要努力战胜敌军,五倍于敌就实施进攻,十倍于敌,就实施围歼。
那么如果百倍于敌军又当如何?
答案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当三万人的大军踏至艾萨克城堡之前,那滚滚黑烟就已经伴随着升腾的烈火,以及大声的呼救而灌满城堡了。
火焰在城堡深处肆虐,它们在石墙之间舞动,在灰烬之上吟唱无声的挽歌。
巨大的烟柱宛如刺向天际的长矛,欲将上天也卷入这必然的浩劫。
在这烈火中,罪人的意志化为火焰的灵魂,千古幽灵从深渊升起,嗤嗤作响地吞噬城墙与希望。
甚至于,那三万大军脚下的大地,也在轻微震颤,像是回应空气中这隐隐可闻的焦灼低语。
主教与神父们愣住了,那些来此朝圣、来此圣战的“十字军”们,也茫然了。
这是他们从未想过的结局。
就在那些如潮的窃窃私语,亦或是大仇得报的畅快笑声,或由心而发的悲痛哭声中,城堡的大门被由内而外的打开了。
一个人,孤零零的骑着一匹马,踩着清脆的蹄响,在这寂静无音的世界,向着海洋行来。
在他的身后,是那高耸有若巨人的城堡,是那腾起刺入天空的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