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深深植根于对正义与自由的渴望,而这种信仰让他愿意牺牲一切。
在阿泰尔的认知中,那个“天堂”并不是《马可波罗游记中所描绘的:
“名叫阿拉丁的山中老人信奉回教,在两座高山之间的美丽峡谷中,建造了一座奢华的园,那里有流淌着美酒、牛乳、蜂蜜和清水的河流,居住着美丽的女郎。他通过麻药和幻象激励青年人为他效劳,去刺杀敌人。”
也不是刘郁的《西使记中的描述:“纵其欲数日,复置故处。既醒,问其所见,教之能刺客,死则享福如此。”
对于阿泰尔来说,那个天堂更像是《桃源记中的描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在阿泰尔心中,那个天堂是一片远离纷争、自由而和平的土地。
数百年来的战乱席卷了中东,无尽的杀戮与血腥带来了沉重的赋税与压迫。
尼查里·伊斯玛仪派打出了“天堂”的旗号,其实质却是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祛除苛政。
这种理念自然引来了周围封建领主的敌视,污蔑与谣言铺天盖地,他们被称为“无信者”,被抹黑为异端。
尽管如此,仍有无数渴望“天堂”的民众加入了尼查里·伊斯玛仪派。
随着教团的势力不断扩大,他们的理念对其他封建统治者构成了真正的威胁。
在尼查里·伊斯玛仪派看来,若要用庞大的军队发动战争,那势必会加重对民众的征收,形成新的暴政,最终屠龙者也将变为恶龙。
为了以最小的代价捍卫自己的生存,他们选择了刺杀作为武器,通过对敌对势力高层与中层官员的刺杀,以恐惧来维护教团的存在。
像阿泰尔这样的刺客,从自愿加入组织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明白了自己的命运:他们是牺牲者,是为实现“天堂”所付出的代价。
阿泰尔的自我牺牲精神在于,他明知自己只是通向理想的桥梁,却无怨无悔地迈向宿命。
他怀里如今已是备好了利刃,甘愿牺牲自己,去谋求教团的“天堂”。
现如今,他已经来到了安条克的广场,抬头望去,便能见到这一次的任务目标。
夕阳的余晖透过高耸的石墙,盖里斯站在安条克的一处广场上,他穿着朴素的长袍,声音洪亮而温和,仿佛阳光一样,温暖地洒在周围人的心中。
“请记住,恩典渗透着整个世界,天主的圣爱没有界限。”
“没有一种所谓“纯粹”的自然,没有哪一个人没有受到与主共融的邀请。”
“每一个人,不论你是谁,不论你来自哪里,都是天主的儿女。天主的形象与模样深深印刻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因着这一恩典,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圣的……”
这是又一次的布道,就如博希蒙德所说,盖里斯有着浓厚的正教色彩,在他的治理下,安条克的天主教会似乎都失宠了。
作为来自塞浦路斯的元首,盖里斯一次又一次的在安条克城中布道。
而这就提供给了阿泰尔当众刺杀的机会。
“现在,让我们领受圣体吧……”
本文关于阿萨辛派的描写,大篇幅都是虚构,阿泰尔人物纯属虚构,如有雷同,那也只是借个名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