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会令你与阿斗不和。
然而。
孤这一生,遍识天下群雄。
凡有宗室至亲不和者,皆是难成大事。
先帝有二子,争位而被小人所趁,一者被董贼毒杀,一者被曹贼挟持;袁绍三子,徒有河北之地,相互征伐而为曹操所败;刘表二子,坐荆州富饶之地,相互敌视而为曹操所败;反观江东孙策兄弟,兄死弟及而能固守江东。
孤要让成都众人明白,孤有一个好儿子,一个文武兼备、胆略过人的好儿子,一个不负父子兄弟之谊的好儿子。
孤要让成都众人明白,何为‘弟不疑兄,兄不疑弟’、
孤要让成都众人明白,即便有朝一日孤不在了,孤的基业也依旧在,也无人能欺辱孤的儿子!”
铿锵有力的话,自刘备口中厉声而出。
刘封也由一开始的哭丧脸逐渐多了惊讶感动凝重等复杂的情绪表露。
真诚是最大的必杀技。
刘封的真诚,让刘备感到骄傲。
刘备的真诚,让刘封感到舒心。
父亲不用怀疑儿子,儿子不用警惕父亲,这才是正确的父子相处之道。
即便是刘封,理性也在刘备那一声声“好儿子”中被感性战胜,脱口而出:“孩儿愿随父王回川!”
等刘封的理性再次战胜感性时,刘备已经开怀大笑:“有吾儿相随,吾心甚慰!”
刘封忍不住抽了抽嘴角。
大意了!
没有闪!
翌日。
当诸葛亮看到背弓持枪策马如护卫般跟随在刘备身边的刘封时,摇扇的右手也不由一滞。
刘备则是心情畅快,直言而笑:“吾儿在荆州立了大功,又岂能不返回成都受赏?”
刘封则是豪言而道:“江陵到成都,路途遥远,身为人子,应当护卫左右!”
诸葛亮看破不说破。
刘备这是要带刘封回成都敲打众人呢。
对诸葛亮而言,这也是好事。
敲打成都众人也是有必要的。
自古贤臣,都不应该去掺和立嗣。刘备想立谁不想立谁都应该由刘备来决定。
诸葛亮也感到庆幸。
倘若刘封因为忌恨刘禅当世子一事而在上庸摆烂,荆州必会沦陷。
所幸的是:刘封没有因私废公,即便心有不满也没有废弛大事。
关羽则是亲自送刘备入江津口登船。
刘备肯回成都,关羽也是松了口气。
这段时日,关羽又要处理荆州时,又要护卫刘备,生怕刘备又跑去襄阳外查探军情了。
刘备这一趟回去,即便要再回荆州也得两三个月后甚至更久。
“云长,你似乎盼着孤回成都啊。”刘备见关羽那如释重负的表情,佯怒道。
诸葛亮和刘封纷纷别开了脸。
君侯为什么会如此,大王父王你真不自知吗?
关羽也不是愣头青了,正色而道:“大王身系国家之重,早日返回成都安定官吏士民,乃臣所愿。”
刘备哈哈大笑:“云长啊云长,你让孤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罢了,守好荆州,待孤处理完成都诸事,再带兵入荆州,助你再取襄樊。”
关羽拱手,与周围官吏起身大呼:“恭送大王!”
看着扬帆而去的刘备背影,关羽的眼神也变得犀利。
刘封昨日所言,刘备也同步告知了关羽,并让关羽加派细作刺探北方变故。
关羽深知。
一旦曹丕真有篡位自立的举动,刘备就必须拿下襄阳和樊城,以示对曹丕篡汉自立的反击。
这不仅仅关系到今后北伐战略所需,更关系到汉室的声望。
倘若曹丕篡汉自立后,刘备一方没有任何的军事行动亦或者有了行动但又不能成功,都会让曹丕的声望与日俱增。
届时。
北方的士民就会想:连刘备都对曹丕称帝无能为力,看来天命归魏了。
这种想法一旦与日俱增,再传到二代或三代后,那么北方就会以魏为正统,而不会再惦记汉室。
历史上也多有类似的案例。
就譬如:司马昭篡位的时候,北方士民多有认定魏为天命而不愿屈服于晋的。
又譬如:袁绍死后,多有百姓泣苦,并未因为曹操代表汉室就心向汉室。
因此。
襄阳和樊城,刘备是必须要夺取的!
只有夺取了襄阳和樊城,刘备才能向天下人宣示汉室尚在。
刘备宣示了汉室尚在,北方有不愿屈服曹魏的才有可能暗为内应。
而历史也证明了,不思进取的朝廷是会被士民抛弃的。
如某宋,因为不思进取,以至于北方士民多有认为辽为正统的。
如某吴,即便谥号大皇帝想表现出威武霸气,结果依旧被视为江东杰瑞。
只要思进取,哪怕是忽必烈都能变成刘必烈。
随后。
关羽按照刘备的嘱咐,逐一下令。
如:派关平暂时去新城郡替代刘封,避免刘封离开新城郡后被夏侯尚觅得机会。
如:派人去建业与孙权结好,以示两家和睦之意。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