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津口、公安津口、陆口、夏口、沔口、扬口操练水军,做好应战准备。
如:在宜城以南广修据点、烽火台、修路搭桥等等,一为减轻粮道运输困难,二为提防襄阳的曹仁先有南下之心。
如:于诸郡豪族手中购买谷麦、六畜、布匹等物资,囤积粮草辎重,缝制衣甲旌旗。
等等。
而在这期间。
益州各地,尤其是蜀郡,有关于刘封的传闻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
譬如:刘封入上庸,兵不血刃劝降申耽,半月定三城。
譬如:刘封入荆山,说服荆山各族归义大汉。
譬如:刘封识破孙权偷袭荆州的阴谋,挥军战江陵。
譬如:刘封败吴将徐盛、丁奉、马忠、全琮、潘璋,雪中奋兵斩杀韩当。
譬如:刘封四打江津口,血战江陵。
譬如:刘封治理新城,南乡郡士民争相来投,直百五铢在南乡郡流通。
等等跟刘封入上庸后有关的功绩,几乎都有传出。
以及刘封当着于禁的面喊的那两句“自古以来,治天下用文,得天下用武,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方可令天下太平,民生安稳。”“阿斗与我,皆为汉中王之子,阿斗习文我习武,虽非亲兄弟但胜似亲兄弟,汉中王以阿斗为王世子,亦乃我父子兄弟三人私议所定。”也被重点传出。
毋庸置疑。
这是刘备故意派人散布的。
刘备就是要告诉益州众人:务实一点,别瞎在那臆测和离间孤父子三人的情谊!
别船。
孟达一脸不忿。
同样在保荆州中立了大功,凭什么刘封就有这待遇?
“孝直,大王如此高调的夸刘封,到底心存何意?”孟达红着眼,嫉妒的心思都快写在脸上了。
法正轻叹:“子敬,你还是不了解大王啊。刘封虽然是大王养子,但跟在大王身边的时间比世子更久,刘封可是大王亲手教出来的!
你不要用皇室大族诸子争嗣来揣测大王的心思,就以一个普通父亲的角度来思考,当儿子的立了大功,当父亲的又岂能忍得住心中的喜悦?
更何况,当初立世子的时候,有不少人都觉得刘封会是世子的威胁,更是建言大王取缔刘封的‘副军’之号。
众人的担心看似合情合理,实则会令大王不痛快。质疑刘封,就是在质疑大王识人不明养虎为患。
而如今,刘封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不会对世子构成威胁,反而还会成为世子最坚实的护盾,大王又岂能不高调的夸刘封?
大王这是敲打我们,别妄图离间大王父子三人的情谊。”
孟达哼了一声,欲言又止。
虽然法正说得很在理,但孟达心中依旧不忿。
而在主船。
刘封的心情就如江面的风一般,飘逸而轻快。
刘备不仅仅是嘴上夸刘封,还用实际行动在夸刘封。
即便诸葛亮表达了担忧,刘备也依旧派白毦兵去散布传闻,更是言“孤不是曹操,孤不疑儿,儿不疑孤。”
阴谋论?
去其娘的阴谋论!
刘封只知道:刘备是真心对自己好。
士为知己者死。
什么权力争斗,在真诚面前都得滚一边去。
如果说荆州一战后,刘封只是在理性上笃信不会因为嗣子之争而亡。
那么刘备用实际行动的猛夸后,刘封在感性上也笃信不会因为嗣子之争而亡。
身无忧虑一身轻。
刘封此刻的心情,就如李白那首《行路难中的名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