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问道:“我在江东时,听闻汉中王委任无名老兵为后将军,不知传闻真假。”
关兴“坦然直言”:“黄老将军骁勇善战,并非无名老兵,以前刘表在时,黄老将军在长沙与吴侯麾下的建昌都尉,对峙多年。”
诸葛瑾惊道:“关二公子莫非指的是刘表麾下的中郎将黄忠?”
关兴大笑:“黄老将军以年迈高龄尚能陷阵先登,更是斩杀夏侯渊,可笑那刘表不识人啊。”
诸葛瑾心中大惊。
昔日刘磐多犯艾县,孙策不得不在海昏设建昌都尉,更是调得力大将太史慈前往镇守。
刘备暗中令黄忠偷走艾县奇袭海昏,定是恼恨至尊在武昌郡聚兵,兹事体大,我得尽快回禀至尊。】
诸葛瑾脑补了刘备派兵奇袭海昏的理由:刘备要北伐,然而孙权却新设武昌郡又将治所都徙到了鄂县,更是在武昌郡驻扎了重兵牵制了刘备大量的兵力。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换诸葛瑾这样好脾气的是刘备,都忍不了。
又聊了几句。
关兴趁机称“曹仁去打南郡了”,希望诸葛瑾能看在诸葛亮的面子上,劝孙权出兵相助,两家和睦
诸葛瑾佯装大惊,趁机表示要回一趟鄂城。
关兴也不挽留,又亲自送诸葛瑾登船。
看着诸葛瑾离去的船影,关兴的脸色再次回复了威毅持重。
诸葛瑾去成都是假,想刺探情报是真;孙权见父帅攻打石阳又生窥视之心,豺狗之辈,我早晚必除之。】
虽然表面不提,但关兴内心深恨孙权。
若非刘封在上庸提前觉察到荆州危机力挽狂澜,关兴这辈子都见不到关羽了,也永远不能再得到关羽的认可。
关兴犹还记得在成都跟刘封论势时,刘封曾言:荆州北有曹操东有孙权,需有大将镇守,可由我守新城,坦之兄守襄阳,安国守夏口,君侯中居南郡策应,则荆州可安。届时再由父王引熊虎之士,或取宛洛,或取长安,或出陇右,则北伐可成,天下可安。
之后。
刘封又言陆逊非常人,恐关兴不能敌。
虽然知道刘封有激将之意,但关兴认了这个激将。
即便刘封不提,关兴也有替关羽守夏口以镇江东的想法。
另一边。
诸葛瑾还未抵达樊口,就遇到了全琮。
见全琮身后战船,诸葛瑾吃了一惊:“全将军是要去何处?”
全琮不答反问:“诸葛太守为何去而复返?”
诸葛瑾让全琮屏退左右,低声道:“我在夏口被关羽之子拦截,偶然得知,刘备暗遣黄忠走艾县偷袭海昏。”
全琮面色大变:“消息当真?”
诸葛瑾遂将在夏口的前后诸事,具言相告。
全琮的表情逐渐变得凝重。
关羽封锁了荆州的各处关津隘口,孙权几乎得不到南郡的任何情报。
两眼抹黑,最易跌倒。
故而,不论是派诸葛瑾去南郡还是派全琮来助关羽,孙权的目的都在于刺探荆州的情报。
诸葛瑾的话,全琮难辨真假。
按全琮、陆逊和步骘的猜测,刘备的进攻意图在襄阳。
可诸葛瑾探得的情报,全琮又不敢小觑。
毕竟。
站在刘备的立场上,一个在武昌郡又筑新城又徙士民又驻重兵的孙权,是个极大的威胁。
被孙权撕毁盟约偷袭了两次的刘备,会不会也撕毁盟约偷袭孙权?
刘备曾为了得西川而攻打刘璋,难道不会为了得武昌而攻打孙权?
关羽去打文聘,会不会是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刘备核心意图虽然在襄阳,但要先打武昌再打襄阳?
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就很难不去多想。
一时之间,全琮想不明白了。
“兹事体大,诸葛太守可先返回鄂城与至尊商议,我再往夏口试探。”全琮不敢自专,一面让诸葛瑾速回鄂城,一面依旧带着三千水军去夏口。
全琮需要再去夏口试探,尽可能的得到更多的情报。
与诸葛瑾分开后,全琮将战船分为前后两队。
前队正常行驶,后队则为策应。
得知全琮是来助阵的,关兴内心多了几分冷意。
派诸葛瑾在前,派战船在后,孙权豺狗之心,都不加掩饰了!】
诸如“风调雨顺”“大丰收”的理由,关兴是一个字儿都不信。
一个月前“筑城迁民,耗费颇巨”,一个月后“风调雨顺”“大丰收”。
骗鬼呢!
关兴对全琮的到来颇为热情,诸如“全将军能来夏口相助,合该伪魏覆灭”“全将军英才绝伦,堪称周瑜在世”“听闻全将军颇得吴侯赏识,今后前途无量”等等溢美之语,关兴张口即来。
全琮也是同样以溢美之语回应,诸如“关二公子年少有为”“我似关二公子这般年龄,与人谈论都口齿不清”“虎父无犬子,关君侯有子如此,何其有幸。”
两人貌似“相见恨晚”。
全琮甚至都开始拉郎配,要将孙权的女儿介绍给关兴。
比起关羽“吾虎女焉能嫁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