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何故小觑我等,我手头杀的魏狗也有好几个了,又何惧山下的魏狗。”
“我等受燕王殿下的厚恩,正愁无以为报,今日就多杀几个魏狗,为燕王殿下贺喜。”
“魏狗也非刀枪不入,我一刀砍下去,也得给我倒下,有何可惧!”
“燕王殿下曾有言:狭路相逢勇者胜!区区魏狗,有何可惧!”
“.”
一时之间,群声激荡,士气如虹。
寇安国大笑,遂将军士分为三部。
一部交给都尉芈突通,一部交给都尉北史那,一部由寇安国亲率。
“兵法有云: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就让魏狗见识我等厉害!”
寇安国大呼一声,山头的一千汉军迅速分开,各就各位。
第一营的交锋,也引起了第二营李辅和邓贤的觉察。
邓贤闻讯就要引兵去救。
李辅拦住道:“第二营粮草甚多,不可轻动,小心魏狗设伏。”
刘封在城外五营中储存的粮食数目是不同的。
临近张郃的第一营,只有两日干粮。
并非是刘封不愿意多提供粮食给第一营,而是刘封很清楚第一营是守不住的。
与其将粮草留给张郃,不如给第一营更强的机动性。
能打就打,不能打就撤。
不论胜败,两日内第一营都会撤回第二营。
相较于第一营,第二营的粮食就多了。
第二营留了两千人五日的粮食,这是第一营能安然撤退的保障。
若是第二营坚持到粮尽,就会撤回第三营。
第三营的粮食又比第二营更多,足够三千人吃上七日。
若是第三营坚持到粮尽,又会撤回第四营。
第四营的粮食又比第三营更多,足够四千人吃上十日。
倘若第四营坚持到粮尽,就会撤回到王平的第五营。
第五营的粮食,足够五千人吃上二十日。
如此部署,旨在于拖。
更有田忌赛马之意。
在张郃军的士气最盛时用最少的兵力去厮杀,厮杀不过就跑路。
张郃军的士气会在拔寨的过程中不断被消耗,而刘封军的士气会因人数不断叠加而逐渐高涨。
此长彼消,就能形成士气上的优势。
让本就远来疲敝的张郃军,陷入士气不断被消耗的低迷状态。
诸营的任务,刘封在委派诸校尉前就仔细叮嘱。
包括张郃到了第一营可能会采取哪些方式来攻寨,刘封都一一向众将分析过。
就概率而言。
第一营由刘封亲自驻守才是最稳妥的。
不论是刘封的勇武还是智计,都不是寇安国能比的。
一方面是众将校极力劝阻不肯让刘封涉险,一方面是刘封也存有磨砺寇安国以及众将校的用意。
随着刘封的地位越来越高以及执掌的权柄越来越大,亲临前线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少。
若麾下能独当一面的将校太少,刘封的用兵和调度也会变得不够协调。
因此。
在仔细权衡后,刘封最终选择了坐守丹水城,将城外五营分给麾下将校。
又将最危险的第一营交给了寇安国。
除了寇安国是主动请命外,更有寇安国姓寇的原因在。
刘封将原宗族弟都派到了最危险的位置,其余将士又怎会不尽心?
在李辅的提醒下,邓贤稳住了要匆匆去救第一营的想法。
两人合计后。
决定先看寇安国的应对。
如果寇安国选择退守第二营,就立即前往接应。
如果寇安国能够坚守,那就按照原计划的时间点去接应。
第二营的按兵不动,让山下埋伏的郭淮心中犯疑。
“奇怪。刘封设双营是为了互守,以其用人之能,应该也不会用有私怨的守将。如今前寨被攻,后寨竟然按兵不动?是另有打算,还是笃定前寨能守?”
猜不到缘由。
郭淮一面派人去将战况告知张郃,一面又派斥候去深入打探。
对于杨秋断定“刘封分到丹水城的兵马不足五千,以及这两个山头的汉兵不会超过千人”,郭淮是不认可的。
郭淮一开始的判断就是“沿水山头甚多,也可能不止两座营寨”,只因斥候无法深入而不能探得虚实。
此刻有伏兵在此,郭淮也能让斥候更深入的探查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
郭淮的疑虑更甚了。
不仅仅有刘封第二营按兵不动,还有杨秋没能拿下刘封第一营的原因。
虽然内心鄙夷杨秋的出身和无礼,但郭淮也是知道杨秋的本事的,狂人有狂人的资本,杨秋靠着心狠敢拼才有如今的地位。
郭淮也没有因为杨秋的无礼就去嘲讽杨秋,而再次派人去寻张郃,传达心中的疑虑和猜想。
信使离开不久。
派出去的斥候匆匆返回,肩膀上还挨了一箭。
郭淮心头冒出不好的预感。
“护军,此山头后,也有汉军的营寨,同样依山险而立,路口设有暗哨,我等来不及反应,死了两个,就我逃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