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淡风清 > 历史军事 > 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 > 第141章 贞观二年四月,征讨梁师都

第141章 贞观二年四月,征讨梁师都(1 / 2)

李世民这里也很麻烦,一边是从小玩到大的伙伴和大舅哥。

一边是为了大唐出生入死的功臣,无论哪边都舍不得。

在这复杂的局势中,李世民不得不慎重考虑各方的诉求。

他既不能让功臣寒心,又不能无视律法的威严。

同时,他还要平衡各方势力,以确保朝廷的稳定。

所以说,当皇帝看似风光无限,其实处处小心,步步坎坷。

当上了皇帝的李世民,反而没了当初秦王的爽快和自由。

三个臭皮匠,气死个诸葛亮,李世民决定召集几位重臣商议此事。

他首先想到的是房玄龄和杜如晦。

这两位大臣一向以智谋着称,且对朝廷局势有着深刻的洞察。

房玄龄和杜如晦接到李世民的召唤后,迅速来到宫中。

李世民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向他们讲述了一遍,然后询问他们的意见

即使李世民不说,他们也知道大概,这件事都闹得这么大了,他们怎么还会不知道。

房玄龄沉思片刻,说道:

“陛下,此事确实棘手。

长孙顺德虽有过错,但他毕竟是功臣。

若严惩,恐寒了功臣之心;若轻罚,又难以服众。

依臣之见,可对长孙顺德进行适当的处罚,同时也要对蜀王进行教导,以平息此事。”

房玄龄善谋,出主意很全面。

李世民看向杜如晦:

“你也说说吧。”

杜如晦:

“我以为,房大人的办法很不错,只不过恐怕还不够。”

李世民微微皱眉,问道:

“哦?你觉得哪里不够?说来听听。”

杜如晦拱手道:

“陛下,如今各方势力皆因长孙顺德之事而蠢蠢欲动。

若只是对长孙顺德进行适当处罚,对蜀王进行教导,虽能暂时平息事态,却难以根除隐患。

长孙顺德之事,已然成为各方势力争斗的导火索,若不妥善处理,日后恐再生波澜。”

杜如晦聪明绝顶之人,其实已经看出萧瑀这帮人,死咬着不放的目的就是为了对付长孙无忌。

但是杜如晦又不敢明着说出来,毕竟那是皇上的大舅哥。

说出来只会让皇上徒增烦恼。

李世民也是聪明人,听出杜如晦话里的意思,点了点头,示意杜如晦继续说下去。

杜如晦接着道:

“陛下可借此机会,整顿朝纲,明确律法之威严。

对长孙顺德的处罚需公开进行,让众人看到陛下维护律法之心。

同时,对蜀王的教导也应深入,不仅要让蜀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更要让他明白作为皇子的责任与担当。

此外,陛下还可借此机会,平衡各方势力,对那些借机生事之人予以敲打,让他们明白陛下对朝廷局势的掌控力。”

李世民陷入沉思,片刻后说道:

“你们二人所言有理。

但此事涉及众多,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更大的动荡。

可有具体之策?”

杜如晦不说话了,反而看向房玄龄。

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是李世民身边绝顶聪明的谋士,而文人都是互相看轻对方。

甚至出谋划策都还会出现互相反对的情况。

那么两人是怎么做到互不干扰,还能相辅相成辅助李世民?

就是现在这样,杜如晦已经表现过一次了,那么接下来表现的机会就让给了房玄龄。

房玄龄道:

“陛下,可先将长孙顺德暂时停职,令其在家思过。

同时,陛下可派遣一位德高望重之臣前往宗正寺,与蜀王交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再者,陛下可召集朝中大臣,公开讨论此事,让众人各抒己见,陛下再从中权衡,做出决断。

如此,既显示了陛下的开明,又能让各方势力有所收敛。”

房玄龄这个办法就相当于,长孙顺德和李恪都各打五十大板。

然后又假装看不出萧瑀一派的心思,让他们说两句话,彰显皇帝的开明。

这样就没人再敢暗讽皇上不明是非。

杜如晦补充道:

“陛下还可借此机会,对朝廷中的官员进行一次考核,整顿吏治。

对于那些贪污腐败、违法乱纪之人,坚决予以惩处。

同时,提拔一些清正廉洁、有才能之士,为朝廷注入新的活力。”

李世民觉得自己叫来两个心腹之臣是对的,这么短时间就想到了办法。

很快,诏书下发,说明了事情怎么办。

讨论这件事的时间放在了下个月。

因为长安准备的差不多,柴绍要从长安出发赶往灵州道,各地的府兵也差不多这个时候出发。

李世民要带百官给出征的将士送行。

按理说,打个梁师都不该这么兴师动众。

可这是李世民登基以来,第一次以皇帝的名义打仗,意义非凡。

为什么李世民会对渭水之盟一直耿耿于怀?李世民一生中也有很多让他忘不掉的耻

最新小说: 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 红楼之江山多娇 打造最强边关 战国之燕歌 让你管封地,没让你治下人均暴富 北纬30°绝密事件簿[悬疑探险] 想架空我?朕乃天命大暴君 落魄秀才,开局自毁前程 穿越原始之魂 娘子大婚选白月光,王爷我要君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