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幺妹,你也觉得这个大棚好吗?"经过了这么多天的冷静,冯美华早就已经没有最开始的冲动,特别是在何丽英住院这几天她也仔细又冷静的思考,可是越想越觉得心里没有底。
人总是对于未知的事情产生本能的恐慌,桑瑜也一样。不一样的是,冯美华她们的未知对于桑瑜来说却是一件真实见过并且发生过的事情,她不知道自己以后碰到未知的事情的时候,会不会有人给自己一个坚实的肯定,但是在这件事上桑瑜愿意做那个给出肯定的人。她用力的点点头:“当然好。国家都试点过的事情,肯定是好的,如果不好,也不会废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去尝试吧?而且,国家不会骗我们的对不对!冯美华也用力的点点头,她那颗不太安全的心似乎在坚实的肯定之中也变得再次坚定起来。
“也不知道这些大棚要多少钱?“冯美华自从开始倒菜,她的手里面已经攒了一点钱了,也正是有了这点钱,她才会冲动的想要建大棚,可是当这些大棚的数量一算出来,还有她看了看何丽英的图纸上需要用到的材料的时候,她又冷静了不少。
“这个我得先回去问问我师傅,他是车床厂的,这些钢材的价格他比较清楚,不过具体要多少钱还是要等到英子最终的图纸出来,才能知道。”至于其他的事情,也只能等大棚的价格算出来之后,才能定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桑瑜和冯美华都十分默契的没有提及这个投入的问题,哪怕桑瑜已经有了这些大棚全部的钱都由自己投入的孤勇,她也没提。因为桑瑜盘算着这个事儿,这一天回去的就早,不过她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去了刘建设家,找到了他说了一下自己想盖大棚的事儿,让他帮忙算算大概成本要多少。
刘建设现在对于桑瑜做买卖的事情已经完全不会提任何的反对的意见,特别是知道了现在刘玉城一个月挣的工资之后,在这件事上,他就彻底没有发言权了。
他但凡有一句话,周会计立刻就说:“你的那一点工资,连你老家的坑都填不满,家里什么开支都要靠玉城呢,你再作,把玉城的工作给作没了,我就要你好看!”
“他那也能叫工作?”
“怎么不能叫工作?人家一个月挣一百五,从来不拖欠,还时不时的能拿回来菜来当福利,不比你强!怎么就不能叫工作!”听到这里,刘建设就只能摸摸鼻子,半句话也不敢吭了。当周会计知道了桑瑜要弄这个大棚的时候,就插了一句嘴:“桑瑜啊,这个大棚你和你那个朋友的费用要怎么算啊?”要不是怎么说人家是作会计的呢,任何事情立刻就往这个成本和费用上想。桑瑜老老实实的说:“她手里有几个钱,可能能建几个,剩下的估计是要我这边出钱。”
周会计也是料到了这件事,她并不算是意外:“那你和她有没有商量一下你们最后的收益要怎么划分?”
“还没有。"桑瑜摇摇头。
其实从提出来这个建大棚的问题之后,她也就在纠结这个事情,总是没有想好。
周会计原来就觉得桑瑜是一个相当能干的人,现在从刘玉城那里听说了桑瑜自从离婚之后就从无到有的搞起了卖菜的这个买卖,就更是觉得桑瑜其实是一个相当有成算的人。
于是,她就如同启发经验的老师一样问:“那你现在是怎么想的?”桑瑜其实做买卖也是摸石头过河,她上一辈子就是打过很多份零工,但是,在上一辈子因为遍地都是做买卖的人,所以就算是看也能了解个几分。可是了解和自己上手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特别桑瑜到了现在就越来越觉得自己在很多事上琢磨不透。
而她身边现在的人都是跟她一样,统统没有做过买卖,不,他们还都不如自己,他们甚至连迈出去这一步的人都没有。算来算去,算是跟经济打交道的还真是只有一个周会计,再加上,周会计是自己的师母,这三年来对于自己可以说是关怀备至,所以对于周会计的询问,桑瑜就没有什么隐瞒,一股脑的都说了出来。“我是这么想的,如果大棚的总得投资在三千块左右的话,我就全部自己拿了。但是我不确定我自己拿了这些钱冯美华愿意不愿意,还有一个,我建了机子,可是地是她家的,那么我要怎么运作才合适?”周会计也好,刘建设也罢,在听到桑瑜轻描淡写的说出来自己要拿出三千块钱来建大棚的时候,都不约而同的倒吸了一口凉气。要知道,现在在木材厂里面家里能有三千块的人家都少之又少,更不要说,像是桑瑜这样不痛不痒的拿出三千块的,那更是绝无仅有。算来算去,桑瑜从离婚到现在也才四个来月,当时她离婚的时候身上可是分文没有,现在居然能有这么多钱了。
现在卖个菜也能赚这么多了吗?
不过倒过来想一想,肯定不少挣,不然桑瑜也不可能轻轻松松的给刘玉城开出一个月一百五的工资,而且,她妹妹桑柳一个月也是一百多的工资……不过,虽然挣钱多,周会计和刘建设两口子也只是感叹一下,真让他两个去干,光想一想也不可能,放不下这个身段,也干不会这样的买卖。所以啊,有些钱就该人家挣。
两口子在内心里感叹了一下长江后浪推前浪,面上也露出了几分惊讶,周会计问:“运作?什么运作?你想怎么运作?”“我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