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上山
虽然汉律有言“山泽陂湖物产所植,所有利润,与众共之。其有占固者,杖六十”但律法这东西,往往只有在约束穷苦大众的时候才最有用。更别说,当今天子近年来荒淫无道,为了搜罗更多的钱财供自己享乐,特意设立专门机构“西邸",将官职明码标价出售:例如,三公的官职售价为1000万钱,九卿为500万钱,地方州郡长官的价格更高,可达2000万钱…卖官鬻爵、天下皆知。
上行下效,连一国天子都如此不顾及颜面了,那么只要有银钱,还有什么事情是搞不定的呢?
自打四年前巫观将崔夫人的阴宅定在了乌山,崔使君就将乌山给买了下来。不过,他倒也仍旧不禁止乌山周围南华乡里的乡邻在山脚下的矮坡里捡柴、狩猎,只是不许他们再深入打扰了别院的清净罢了。故而,马成、王树二人倒是也有好几年没有上山来过了。如今跟着冯大哥上山走了一遭,才惊觉原本荒凉偏僻的乌山,竟早已换了一番模样。朐县地属徐州,在后世的秦岭-淮河分界线以北,自古就算作北地。如今正是十月份,这两三年才开垦出来的大片规模齐整的土地里头正种着绿油油的豆麦。
“老李头,你可知道不?鸡舍那边上月孵出的小鸡崽竞然活下来了五成①!"一个正在劳作的乡邻兴奋地说道,“小娘子晓得此事之后给鸡舍里做工的每人多赏了一个月的份例!”
年逾五十的张老汉站在田埂上,聊起鸡舍的八卦时,下意识地羡慕地咂咂嘴。他一边伸手戳了戳身旁另一个李姓老者的手臂,也不管对方有没有回答自己,只看着在田里忙活的十来个大小伙子,又接着感慨道:“你说咱们小娘子,不愧是世家大族养出来的贵女,咋懂得那么多呢?”“从前咱们穷苦人家里养一两只鸡都算是了不得了,从没想过居然这鸡还能叫那么什么批量孵化几百几百的养起来!"张老汉侧头又看了看老李头,“我家那养鸡的老婆子得了赏儿,成日里在我面前耀武扬威的,要我说啊,有什么好祖气的?咱们今年这地儿,不也是按照小娘子说得那叫什么翻耕保、保什么做起来的?”
“翻耕保墒②。“老李头出声补上了字,下一秒就跳下田坎,冲着两根儿躲在豆苗下的杂草一把给揪了出来。
张老汉与老李头都是三年前随乌山别院建成入住的第一批人。虽然崔婴最初建造别院是为了收拢孤儿抚养,但养育这些孤儿也需要不少的人手。崔婴不愿用那些与自己不齐心的崔氏奴仆,故而还连带着从流民中寻势了不少各有所长的成年人。他们俩都是在土地里刨食了大半辈子的老农户。老李头不像张老汉一样是拖家带口跟随崔小娘子的。他一路流亡至朐县地界,早已妻离子散,只剩下孑身一人。最开始听说崔小娘子愿意买下他这个除了种地什么都不会的废人时,就已经十分诧异了。等入了乌山别院,才更恍如梦中崔小娘子说的什么"经验老道、达者为师"之类的话,老李头听不懂,但她定下的年逾五十的老者不论男女都不许干体力重活的规定,却让老李头感到茫象又无措。他这样从来没读过书的贱民并不知道什么叫做“感恩戴德、衔环相报”,只会在田间地里教导年轻后生们干农活时,时不时跟着干上两把。“嗨,真是个怪叟!"看着老李头跟以往无数次那样并不搭理自己,张老汉站在原地翻了个白眼,也转身拎起个短锄下地翻起泥块来。“哎呀,张翁,你又在李翁那里得冷脸了!“哈哈哈,张翁可真是锲而不舍啊!"刚刚在旁边围观的全程的小子们眼见着张老汉过来,都嘻嘻哈哈地凑起趣儿来。
“去去去,一群没大没小的臭小子们!“张老汉也学着老李头板着脸,却在下一秒立马破功,笑呵呵地问道,“啥叫′锲而不舍'啊?”“我知道我知道!我才学过呢!"人群中有一道兴奋的声音穿过来,“这话出自《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意思是说,一直刻下去不半途而止,就是坚硬的金石也是可以镂刻成器的,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张翁,咱们可是在夸你呢!”
“是啊是啊!"笑声又响成一片。
“这世上还有比小娘子更加宽仁的主家吗?我活了大半辈子了,就没见过教咱们贱民的娃娃读书识字的!!"张老头还是没听明白这话,却看得懂这群小子面上得意的表情,只伸手从衣兜里掏出了个鸡蛋,“这都不算完,竟然自己守孝吃不上鸡蛋都还要供着咱们吃!”
说完,又将手中的鸡蛋在这伙儿小子面前晃过一圈:“看看,这是昨天我家石头读书得了头名得的奖励,特意带回来给我吃的。”这群大小伙子顿时齐齐收声,看着张老汉手中的鸡蛋皆是羡慕地眼红,但却并非嫉妒而是羡慕一一谁不知道鸡舍上个月才头一次养活了成半的鸡崽儿,现下都还没长到下蛋的时候呢!如今别院中能吃的上水煮蛋的,也就只有那些能在学堂的测验中拿到好名次的好学子了!
“噫!”一群大小伙子尴尬的神色游离、目光四晃中,有人突然伸手指了指不远处,“你们快看那边,是不是有人上山来了?歙,打头的那个看起来好像是冯大哥!”
“果然是冯二郎。“张老汉也顺着他指的方向往那边看去,只见三个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