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便只是文人陶冶情操,宣扬文气的玩乐之作。
如今文坛名气最大的江州八才子,年年有新诗问世,传扬甚广,集结成册卖遍九州,可八人中至今取得进士功名的仅有两位,可见诗文做得好与科举考得好没有一点关系。
杨怀恩初时出的题都是四书中常见的考题,辛盛一一对答如流,原本走个过场的杨怀恩来了兴致,题越出越偏,还出了些陷阱题。在场的秀才们心下暗自作答,听得辛盛所答与自己不同,还面露得色,见杨怀恩没指出辛盛的不对,才反应过来自己落进了坑里,纷纷都盯住了辛盛,脸色变得严阵以待起来。
这场问答持续了近半个时辰,直到杨怀恩感到口干舌燥才恍然停止,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放了许久的变凉的茶,然后伸手招辛盛上前,上下打量越看越喜爱,若说辛长平给了他一丝惊喜,辛盛则让他震惊。刚刚他甚至把经史子集全都问了个遍,都没有一个难住了辛盛,皆是张口就来,毫无停顿思索之状,且句句扣题言之有物,不仅仅是背得顺畅,甚至将先生的教导和自己的见解都融合作答,杨怀恩顿时对辛盛抱有极大的期待。如今有一个说法,天下文气,江州独占四分,湖州再占三分,其余七州才分得另外三分,年年殿试发榜,前茅者江、湖两州人数之众无出其右。杨怀恩见辛盛这么小小年纪,竟然有如此学问,忍不住问:“莫不是书院的藏书你都看了个遍?”
辛盛答:“学生记性佳,完成课业之余有闲暇便去藏书楼翻阅,基本都看过了。”
黎山书院的藏书都是杨氏藏书的拓本,杨怀恩心有乾坤并不藏私,那藏书楼的书近千本,此子进书院不过五年有余,竞能看完全部,还全都熟记于心,哪里是简单的记性佳,实乃天纵奇才,文曲星终于也落在贺州的土地上一回。于是杨怀恩开怀大笑道:“好好好!我黎山书院的藏书也算没被辜负!”这场学宴最后只辛盛一人的高光就盖过了所有,山长和先生们一离席,辛家父子二人就被团团围住,有那心急的人还拉着辛长平问其子可有定亲?吾家有好女。
还是杨继学招来了一众家仆才把二人解救出来。在院后的不起眼的角门里送行时,褚亮还拉着辛盛连连叹气道:“可惜我没有女儿,不然定抢盛哥儿给我做女婿。”惹得辛盛脸颊红红连连道饶。
而送完好友后的杨继学在父亲杨怀恩的询问下,也说:“辛盛此子天赋极高,未来前途不可限量,且人品样貌皆是出挑,父母亦都是宽德慈爱之人,我观他甚是满意,有意将芸娘托付于他。”
杨芸娘是杨氏嫡长孙女,其母出身临安府翟氏,当年杨继学能娶到翟氏还是托了齐大人牵线,可后来齐大人被革职抄家,杨怀恩也弃官回乡,杨家龟缩潍县数十年,只有一杨怀素虽在官场,却走的是学官的路子,没多少权势。反观翟氏,祖上可是出过宰相的人家,虽如今式微了些,可翟氏的父兄如今亦在朝中为官,其父为湖州洛川府府尹,官至正三品,其兄在御史台任中丞,为正五品。
杨继学在妻子翟氏面前气弱多年,杨怀恩自是知晓的,便说:“你倒是为了芸娘考虑,只是你娘子怕是难以理解,只会瞧着辛家贫寒,心生怨怪。”杨继学听了嘴角一抽,这倒是极有可能,他娘子一年四节,都要往京城送大量的礼品,为的便是想求她嫂子替女儿芸娘求一门京中的好婚事。只是杨继学和杨怀恩都看得清,这家世背景都是认父家这边的,芸娘的出身在京城能挑到什么好人家,别人可不会管你阿公是谁、舅舅是谁,只知道芸姐之父还未有一官半职,阿爷便是回了朝堂也只是个六品小官。杨继学内心觉得娘子是痴心妄想,强要攀附怕是只能让芸娘给人做继室,可他好好的闺女,凭什么给人做继室当后娘。想到这杨继学难得的强硬起来,对杨怀恩说:“爹放心,我会和娘子分辨利害,她那些想法成不了事,还好如今辛盛和芸娘年岁都还不大,再等两年辛盛取得功名,娘子想来也能看出谁才是好归宿。”辛长平和辛盛可不知道这一回露面,连杨家都打上了他婚事的主意,父子俩驾着驴车往家里赶,皆是满心愉悦。
回到自家的小院,把车上杨家给的回礼一件件往下拿,杨怀恩收了辛长平送的绣画,便怨了一句:“何必如此破费?”听了辛长平解释是自己娘子亲手所绣,倒是极高兴的收下了,还立刻就吩咐家里的仆人拿去装裱进屏风里,以后要摆在他的书房中。之后又连连嘱咐杨继学安排好给辛家的回礼,做足了亲近之意。听到动静辛月和郭玉娘都跑来帮忙,瞧着一筐筐本地没有的瓜果,辛月直咂舌,原来这就是世家豪族么,大冬日的都有吃不尽的新鲜瓜果,不似他们日日啃萝卜。
帮着辛长平归置好礼品,辛盛抱着一匣子杨继学特意说送给妹妹的新鲜玩意,领着两个妹妹回了房,先板着脸做出一副严师面孔问:“我走前布置的课业,你们可都完成了?”
辛月和郭玉娘低头对视一眼偷偷笑辛盛装模作样,然后二人抬起头便都是一副端正的模样,回道:“都做好了,请哥哥检查。”辛盛肃着脸检查妹妹们的作业,瞧着都是工工整整的,心下满意,这才咳嗽一声,指着摆在手边的匣子说:“这是杨家叔叔特意交代我给月娘你带回来的,滨州那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