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四章
江湖总是这样,真正的规则怪谈极难出现。比如说黑披风童姥传说,半个字都没流传开来。杭州清水巷不可踏足的流言,倒是在口耳相传之间愈发离谱了。流言最初是说那里住着外号「弥天大雾」的怪侠,渐渐演变为那个地方每到子夜就会升起浓雾,吸一口浓雾就会直接去见阎王。追其原因,怪谈的创造者一旦定性那是不可触碰不可流传的禁忌,从最初就不会给传播者任何机会。
能够流传开去的,是往往是规则本人不在意的事。「遭遇规则的活人只有两个选择,保密或死亡。」凉雾在稿纸上写下这句,听到窗外渐起的浙淅沥沥声。下雨了。
初夏的夜雨轻抚窗棂,今夜它来得轻柔。浸润花木枝叶,似诉述着一段绵绵情话。
夏雨潺潺。
凉雾听了好一会,不只听到雨声,还能听到院内的最后一朵玉兰花在雨中坠地。
与春有关的花落了,与夏有关的蝉鸣将起。她取下发间金簪,轻挑灯芯,让火光亮得更盛。四月走向尾声,还有六天就迎来端午。
准备在去桃花岛开始机关术学习之前,把第二本话本的初稿完成。「炎飙」的第二本书延续第一部的风格,就叫《江南历险记》。书接上回,炎飙获得西域宝藏,来到江南安家置地。开篇第一章结尾,他就被人杀死了。
死后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复活,但发现缺失了部分的记忆,更诡异的是他被换了脸。
镜子照出一张完全陌生的脸。
复活他的人佩戴笑脸面具。这是某个神秘组织的老巢,老巢名为「规则」。在「规则」里没有人名,只有代号。
炎飙被冠以零零八的代称。
为了找回缺失的记忆,也要设法换回自己的脸,他在这个地方潜伏下来。与此同时,江湖上出现了另一个“炎飙”。假货有着炎飙的长相,也了解炎飙的全部生活细节。顺利取代了真实的炎飙,取走了获得不久的宝藏。
《江南历险记》是真假炎飙对决的故事。
凉雾写这个故事的灵感来源,是霍休给她在青衣楼里捏造的假身份。距离金鹏王朝事件终结,已经过去五个多月。拜青衣楼残部仍在折腾所赐,《关中历险记》的销量始终火爆。杀手组织杀人不稀奇,但写书就稀奇了。
虽然不是暴毙的总瓢把子生前写的自传,可人们也想从霍休拜把兄弟的笔下窥探一些青衣楼内幕消息。
事实上,《关中历险记》没有一句话与青衣楼有关。当风潮迭起,在乎事实的人变少了。
反倒流行起一种说法,如果没看出故事里的隐晦表达,不是炎飙没写,而是看书的人不够聪明。
凉雾:…
她还能说什么呢?
太典型了,作者做不来本人所写文章的阅读理解题。一个好消息。
近两个月,不见青衣楼残部去百花楼为追踪陆小凤的消息,看来已经放弃所谓的为霍休报仇方式立威。
陆小凤不被追杀了,青衣楼残部的内斗也该接近尾声了吧?有关炎飙与霍休不得不说的拜把故事,这种荒谬传闻的热度也该渐渐消退了。
只要没人故意推波助澜。
今天中午,有人叩响「凉宅」大门。
丘陵书肆杭州分店的掌柜亲自登门,送来一只大的木头箱子。箱子尺寸,是能装下一具成年人蜷缩状的尸体。
凉雾打开箱子。
没看到尸体,也没有大变活人,只有一箱子风干海货。干贝、鱼干、虾干等等,种类齐全,品相极好。
随箱而来的信笺表明这箱食物是柳不度送的新居乔迁贺礼。信不是寥寥八行,竞有整整八页。
像是一封长篇游记,柳不度记录了两人洛阳一别后,他行至八闽到岭南一带的见闻。
尾声处提到,他听说了最新的江南流言。
恭喜凉雾的杭州住所荣登「江南十大不可踏足」的禁地。未免书面恭喜有失诚意,所以附赠一箱风干的海货。
最后以“勿忘中秋交稿”结束了整封信。
凉雾读完,一时不知如何感想。
她完全没想到柳不度会洋洋洒洒写满八页信纸,但说他是单纯分享旅程也不尽然。因为每一处被他点名的地方,都与霍休藏宝点有关。信上却只字不提霍休与财宝,只能从字里行间的微弱情绪波动去猜测。像是观南少林后山剑痕的喜悦,或许是挖到了那一块暗藏的宝藏。又如登罗浮山山顶遭遇突发暴雨,失落于无缘得见当天的日出,或许是当地藏的秘宝已空。
诸如此类的寓情于景,贯穿了整封信。
凉雾不敢确定对方是否暗含深意,是写游记又不仅仅是写游记。抑或,长达八页的文字都是燕国地图。当图穷匕见,重点只有最后一个词一一“交稿”。
这不是分享游历见闻,也不是通篇挖到或错失藏宝点的暗语记录,其本质就是一封催更信。
她读了三遍,仍旧无法做出精准判断。
信,每一段写得都条理分明。
偏叫人捉摸不透写信人落笔的初衷,那被藏在重云深深之中。凉雾笑了,将长达八页纸的厚信收好。
阅读理解难做,是在